数字报

重阳节为何要“敬老”?重阳糕上又为何要插面小旗?

2021-10-12 20:54:18|图文来源:紫金山新闻

重阳时节即将来临,此时郊野黄花遍地绽放,晚秋景色格外撩人,正是约上亲朋好友一同郊外远足、登高望远的最佳时节。不过,你知道重阳节为什么又称为“敬老节”吗?老南京的赏菊佳地都在哪里?老南京人做的重阳糕上为什么要插面小旗?

重阳糕。视觉中国/图重阳糕。视觉中国/图

重阳节作敬老节

“九九”谐音长久长寿

九九重阳节,按照《易经》的观点来看,“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九”又谐音“久久”,故有生命长久的寓意,也寄托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我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唐代诗人解琬有诗云:“兹辰采仙菊,荐寿庆重阳。”看来,古人早将重阳节作为祈求长寿的重要时节。

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也就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蕴含着孝老爱亲的文化意趣,人们也常在这一时节推行敬老爱老活动。10月12日,绿柳居、军休9所在秦淮区五福巷携手举办“九九重阳节、浓浓感恩情”进社区的公益活动,为70、80、90整岁的老党员们集体过寿,现场大家一同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深切感受到重阳敬老佳节的热闹氛围。

活动现场。林曾霞 摄活动现场。林曾霞 摄

敬老孝亲逐渐成为当代重阳节的文化内核。“三年来我们坚持举办重阳节进社区的公益活动,希望借此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更多老年人带来关爱和温暖,也让参与者感受尊孝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爱老助老社会氛围。”绿柳居总经理王堃说。

杜甫抱病也要登高赏景

鸡鸣山、栖霞山曾为赏菊胜地

重阳时节正值秋光浓郁,此时秋高气爽、金菊盛放,最适出游赏菊、登高。东汉时期就有九月九到山中登高采摘野菊的习俗,《艺文类聚》中有引用东汉崔宴《四民月令》中的说法,记载到“九月九日可采菊花”。到了南宋时期,菊花种类更为丰富,重阳赏菊成了当时临安居民的一大活动,《梦粱录》中记录:“年例,禁中与贵家皆此日赏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赏。其菊有七八十种,且香而耐久,择其尤者言之。”明清时期,金陵南郊花神庙、城中鸡鸣山麓更是育菊赏菊佳地,民国文人潘宗鼎在《金陵岁时记》中有所描述:“紫菊黄英, 垄亩相望” 。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登高之俗始于西汉,《西京杂记》有云:“九月重阳,就此出游登高。”杜甫曾有诗云:“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有病缠身也坚持登高赏景,勃勃兴致跃然纸上。《江苏地方志》中有文记载,宋代以后,南京鸡鸣山、栖霞山等地都是昔人重阳登高胜地,“幕府登高”在清代还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每年重阳节我都会跟家人一起登紫金山,顺便讨个‘步步高’的吉利。”参与上述公益活动的南京市民陈锦绣说。

茱萸。视觉中国/图茱萸。视觉中国/图

插茱萸乃重阳节另一大趣俗,《风土记》中描写到:“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驱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时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因而茱萸又被称为“辟邪翁”。茱萸也确实是一味著名中药,具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杜甫曾写下“缀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的诗句,水上泛舟,以茱萸点缀宴席,别有一番情趣。

老板请伙计吃重阳酒

老南京做糕插“重阳旗”

正值菊香蟹肥之际,江浙有农谚记载:“清明螺蛳端午虾,重阳时节吃爬爬。”这里的“爬爬”指的就是螃蟹。所谓“九雌十雄”,意思是农历九月份宜吃雌蟹,十月吃雄蟹,重阳节前后雌蟹肉质饱满鲜美,蟹黄足而紧实,是食蟹的最佳季节。《红楼梦》第38回中,在大观园里摆了场热热闹闹的螃蟹宴,细腻描绘了重阳节设蟹宴、咏蟹诗等欢愉情景。

螃蟹。视觉中国/图螃蟹。视觉中国/图

《金陵岁时记》又记载:“吾乡重九之夕,铺家治酒剥蟹,以犒店伙,佐以咸鸭。”这是老南京人重阳节晚上的独特规矩,老板要请店里伙计吃饭,一是为了犒劳,二是因为重阳节后就要开始忙碌,故昔有谚云:“吃了重阳酒,活计不离手。”

绿柳居的重阳糕上插着小旗。林曾霞 摄绿柳居的重阳糕上插着小旗。林曾霞 摄

除了螃蟹,重阳节自然少不了重阳糕,“糕”与“高”谐音,吃重阳糕有步步高升的含义,所以重阳糕作为重阳节的传统节令食品,也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齐人月令》中云:“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清代诗人杨静亭有诗《都门杂咏·论糕》曰:“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粟,当筵题句傲刘郎。”可见,重阳节吃重阳糕已经非常流行。

老南京做重阳糕别有一套,有些人家为了营造气氛,会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又叫作“重阳旗”,有的还在旗中嵌“令”字,“或插门楣、或插糕上、或为儿辈玩具”,这一习俗可从胡朴安所著《中华全国风俗志·南京采风记》中得知一二。

实习生 林曾霞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丽华

作者:王丽华 责任编辑:朱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