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也是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第一年。
滁州与南京历史渊源深厚,合作由来已久。作为距离南京江北新区最近的都市圈板块,滁州一直在加速融合入南京。
新形势下深化宁滁合作,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行动,也是两地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9月14日下午,南京滁州跨界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宁召开,研究推动深化宁滁合作、加快宁滁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工作。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代市长夏心旻,安徽省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市长吴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市政协主席汪建中出席。
两市“一把手”座谈,
传递出不少宁滁跨界一体化发展的
最新进展消息和下一步打算。
1
“宁滁一体化”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谋划
滁州是安徽的东大门,自古就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的说法,是最早跨省加入南京都市圈的城市之一。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江苏省会,南京一直联手周边探索跨界一体化发展,合作对象就包括与南京江北新区一河之隔的滁州。
2000年
南京开始谋划南京都市圈这个城市战略联盟,都市圈里的八市就包括南京和滁州。
2019年10月
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滁州市考察,宁滁两市签署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4月
滁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南京市考察,研究进一步深化宁滁合作有关工作。
20多年里,南京和滁州在产业、科技、交通、生态、民生等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合作成果,有力带动了双方高质量发展。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明确赋予长三角地区新的重大使命。
今年上半年,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正式公布,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审议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这些都为宁滁合作打开了新空间、创造了新机遇。
2
一批合作项目已惠及两市
2019年10月
宁滁两市签署了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京江北新区与滁州来安县、南京浦口区与滁州南谯区也分别签署了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为推动宁滁一体化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2021年6月28日
滁州市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正式挂牌。这是滁州市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沪苏浙等对接的务实行动。
近年来,南京和滁州在产业协同协作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平台资源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两地百姓带来了福祉——
· 产业协作上
智能家电、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等产业关联度逐年提升,顶山—汊河示范区内已集聚轨道交通相关企业132家;
· 公共服务上
两地跨省公交实现无缝换乘、公交卡刷卡互联互通,南京鼓楼医院、儿童医院、琅琊路小学等纷纷在滁州合作办医、办学;
· 生态环境上
在长江一级支流滁河北岸共同采取“退渔、退耕、还湿”行动,建成5800亩的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
· 市场对接上
滁州建立3000亩的南京蔬菜保供基地,南京超过十分之一的农副食品由滁州地区供应。
依托南京都市圈规划,滁州谋划并建设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宁滁城际滁州段加快建设,来六高速滁州段已开工,汉河大桥右幅通车,池杉湖路桥、滁州港(汉河)升级工程开工建设,沿江高铁、黑扎营大桥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
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了解到,围绕产业腹地、配套园区的定位,按照边建设、边发展,基础设施和项目入驻同时推进的路径,滁州市把新招引的重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优先落户示范区,尽快形成示范区建设成果。目前,已有投资超50亿元的汽车核心部件、智能家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光电显示材料、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已先后开工建设。华瑞微半导体芯片项目将于10月份调试生产,华诺半导体项目将于11月份竣工投产。
3
未来两市将合作办好一批大事
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了解到,根据国家要求和省市安排,宁滁合作事项总体上有14个项目,已全部体现在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包括2个跨界一体化示范区、1个跨界合作建设平台、5个轨道交通项目、5个公路项目、1个航运项目。
座谈会上,两市市委书记也对下一步合作提出方向和期望。
韩立明说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战略布局,从“国之大者”的高度看待区域协调发展,立足新的时代背景深化两市合作,以更实举措推动宁滁一体化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为南京都市圈发展打造示范。
跨界区域合作要突出“共建”,务实推进浦口—南谯、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六合—天长跨界合作平台建设;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产业合作要突出“共融”,切实加强产业布局、产业园区、农旅资源等方面的对接;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共促”,确保轨道、公路等重点项目有力有序推进;
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要突出“共治”,建立跨界水体协同治理新模式,实现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共建共治;
高水平公共服务要突出“共享”,深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合作,让两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要进一步健全系统谋划机制、项目推进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利益分享机制,扎实推动各项部署落细落地、宁滁合作走深走实。
许继伟说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近年来,滁州大力实施“大江北”战略,深度对接南京市及江北新区发展,取得务实成效。
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是重大使命,我们要呼应龙头、主动作为;推进宁滁同城化发展是共赢之举,我们要当好配角、务实推进;推动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是重要平台,我们要抢抓机遇、探索创新。
希望两市合作突出跨界联动,构建“融合都市圈”;
突出产业协作,构建“协同都市圈”;
突出交通互联,构建“畅达都市圈”;
突出生态共保,构建“绿色都市圈”;
突出服务链接,构建“共享都市圈”。
共同推动宁滁同城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果,为打造现代化都市圈典范、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