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各区公益性暑托班陆续开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为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普惠性公益项目,如何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在机制构建和具体执行层面,仍面临许多考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横向对比,在暑托服务运营模式上,南京与上海最为相似。上海的小学生爱心暑托班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连续八年成为市政府实事项目,累计服务小学生超18万人次,参与的大中学生志愿者超6万人。2016年至2019年,在上海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中,“爱心暑托班”排名稳居前三。上海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方式方法?搞清楚这些问题,无疑对南京暑托服务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把好事办实,首先要把责任落实。南京的暑托服务与上海“爱心暑托班”最大的共同点,是由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具有强烈的社会公益属性。南京暑托服务由市教育局、市文明办等15个部门和各区联手推出,上海“爱心暑托班”由团市委、市教委等14家单位共同主办。这种模式的特点显而易见,办得好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办不好就是“九龙治水水不治”。好与坏的关键在于,牵头单位是否协调有力、组织得法,责任是否分解细化、层层压实。从公开报道看,上海方面已经建立起市级统筹、区级操作、街镇办班、学校协同、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目前,南京确定了暑托服务的指导原则和政策方针,但从主办部门到承办单位,从协调机制到财政投入、资质管理、业务培训等,都需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做出更系统性、精细化的制度设计,确保该模式的科学性、有序性和长效性。
在暑托服务的内容设置上,有媒体把上海“爱心暑托班”形容为“加盟店”,各主办单位扮演的是“供货商”角色。市级有关部门统一配送德智体美劳五大类别的暑期兴趣活动资源。在这个基础菜单之外,各区和各办班点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个性化自选动作。比如,静安区开展了“沪语小达人”兴趣爱好培训,讲述老上海的变迁和上海红色故事。由此可见,集合众多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目的是为了整合多方优质资源,丰富暑托班的活动内容。各级职能部门一定要厘清角色定位,千万不能把自己当做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监督者,而要做“采购商”“供货商”,基于所在领域开发设计,拿出更多因地制宜、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菜单菜品”来。
当然,除了成功经验外,其他城市在暑托服务中遇到的问题、烦恼,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反思。比如,上海很多街道办的暑托班“一号难求”,名额上线后几秒钟就被抢光。火爆场景的背后,是暑托服务存在的“供需矛盾”。既然是普惠性公益服务,就应尽可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这对主办单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相信,只要“情为民所系”,做到统筹考虑、精准务实、创新思路、强化协同,就一定能把暑托服务办实办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