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江苏南京:弘扬端午文化 厚植爱党情怀

2021-06-14 09:17:09|图文来源:南京日报评论员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又是一年端午到,今年端午格外“红”。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这个端午假期,党员、青少年、少先队员纷纷走进南京红色景点,以“四史”宣传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党史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弘扬端午文化、厚植爱党情怀。 

端午假期,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镌刻着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人汉白玉头像的大型浮雕下,是一面鲜红的党旗,旁边是入党誓词。不少党员自发在这里驻足停留,感悟初心使命。还有很多胸佩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一边参观一边在纸上写下学习感想。我市多个景点推出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活动。在溧水的红色李巷,举办了红色文化体验日,来自省、市歌舞剧院的演员们带来了精彩的红色主题演出;在玄武湖景区,举办了“童心向党”活动,把爱党爱国的种子埋在青少年的心中。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将传统端午习俗与红色主题结合起来的活动,赋予端午节浓郁的家国情怀,激发起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南京人的端午是丰富多彩的,既包括吃粽子、五红、五黄等美食文化,也有挂艾草、缠五色线、赛龙舟等充满仪式感的民俗活动。每逢端午,这座城市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氛,夫子庙贡院有手工坊,可以挑选香包饰品;南博非遗馆有脸谱、面塑、皮影雕刻等手工艺人活态展出,可以大开眼界;熙南里有丝竹、白话、空竹等精彩表演,可以大饱眼福……这些活动不仅沉淀了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记录了地域文化的变迁,也寄托了人们的道德情感和家国情怀。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端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厚重历史感的时间节点。作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其蕴含的心系家国、清正高洁、团结进取等精神底色,已经凝聚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怀念爱国诗人屈原,是为了找寻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我们在端午这个连接古今的节点上,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实现更为广泛、更加持久的价值共鸣。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南京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对端午活动进行整合,推出集四史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新风尚等于一体的系列活动,总计超过100场。新的形式、新的表达,既推动传统节日融入当代生活,让市民在家门口领略传统文化风采;也丰富和拓展了传统节日的内涵,让端午承载的价值信仰、精神操守和道德力量历久弥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才能慎终追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前,南京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其内涵要求包括文明程度领先和文化繁荣厚重等。在文化繁荣方面,南京应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粽叶飘香之时,人们在文化场馆中欣赏非遗表演,在田野山林间感受民俗风情,在品味美食中尽享团圆孝亲,都是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让南京的历史传承、文明风尚、文化特质更加厚重,更具时代感,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具特色的文明内涵。 

这是我们的节日,是我们的文化盛宴。这个节日里,有粽香,有党恩,有家国,有传承……粽叶飘香,浸润美丽古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