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乡村风景变“钱”景 “三新”引领下南京现代农业勇攀高峰

2021-05-11 07:12:4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上月召开的乡村振兴推进暨民宿建设工作培训会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南京将重点抓好推动城乡布局一体化、乡村产业特色化、乡村风貌田园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民增收长效化等五方面任务。今天起,本报推出“乡村振兴南京作为”栏目,聚焦乡村振兴五方面任务,展示乡村振兴的南京实践、南京探索。

种田不下田,田间管理不沾泥;穿着皮鞋来育秧,农业省力又高效;手机轻轻点,农产品卖到天南海北……

在南京乡村,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领的现代农业正爆发出惊人动能,助力南京市现代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数字化发展,一幅农村产业兴旺的美丽图景正徐徐展开。   

5月10日,江宁横溪瓜农正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内采摘西瓜。今年横溪西瓜种植总面积约4.1万亩,其中设施种植3万亩,试验种植新优名特品种80余个,其中大面积推广种植新优名特品种10余个,总产量11.3万吨,总产值超6亿元。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5月10日,江宁横溪瓜农正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内采摘西瓜。今年横溪西瓜种植总面积约4.1万亩,其中设施种植3万亩,试验种植新优名特品种80余个,其中大面积推广种植新优名特品种10余个,总产量11.3万吨,总产值超6亿元。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新技术赋能,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地产蓝莓近日即将上市,在南京国家农高区的中植蓝莓黑莓产业示范园,枝头缀满蓝莓果,绿中带紫,令人垂涎。

看似普通的蓝莓园,其实处处有“机关”,虫情灯、土壤墒情站、孢子捕捉仪、水肥一体机等,众多设备遍布田间地头,有任何“风吹草动”,工作人员不在现场也能随时掌握。在示范园的数字农场指挥中心,园区行政主管余露现场演示,只要点开电脑或手机,500亩示范园的蓝莓、黑莓长势情况尽收眼底,动动手指就能实现自动浇水、病虫害预测预防、顶篷自动收放等,“需要阳光时就打开,需要遮风避雨时就收起来,改变了以往‘靠天收’的情况。”余露介绍,通过这种标准化种植技术,亩均产量可提高50%,还可以大幅提升蓝莓品质。

类似“高大上”的科技赋能农业项目,南京还有很多。在南京江宁台创园,采用“克隆”技术生产的花苗,通过物联网智能大棚的人工环境进行种植,成功让蝴蝶兰等热带花果在南京生根发芽,实现规模化生产。年种苗培育产量近千万株,远销韩国、日本等地,年创汇1000多万美元。

在溧水区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大棚内,大学生在检查蔬菜生长情况。合作社拥有多名大学生在合作社创建的平台上,开始了创业之路。在不断吸引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校的合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科普农业。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在溧水区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大棚内,大学生在检查蔬菜生长情况。合作社拥有多名大学生在合作社创建的平台上,开始了创业之路。在不断吸引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校的合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科普农业。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科技创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从数字农场到智能温室,从物联网到大数据平台,南京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背后是创新技术的支撑。近年来,我市牵手南农大、南林大、省农科院等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力推进农业创新技术的应用,成效明显。江苏省唯一的南京国家农高区被国务院赋予探索科技振兴乡村样本的使命,南京国家农创园作为全国首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集聚了赵春江、邹学校、赵其国等一批院士团队。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最新专利在南京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创新技术加持下,农业逐步从粗放经营的生计农业迈向高效的现代化产业。统计显示,目前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5%。今年,南京市还将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大力开发附加值高、品质好、绿色化特色农产品。

新业态壮大,拓宽农民致富路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六合本土大米——非常稻味大米……”5月9日上午,“茉莉六合”主播钟海雯对着镜头卖力推介,吸引不少网友关注,以前无人知晓的六合大米卖到了广州、成都等地。

据了解,去年5月,六合在全市率先成立农业电商直播基地,培育直播团队,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提供带货服务。一年来,基地培育直播电商主体约50家,“茉莉六合”已有累计线上销售农产品9.5万件,销售额709万元,为六合优质农产品打开了新出路。

直播带货,成为农民的“新农活”。不只农产品,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等越来越多的乡村“特产”通过直播,走向消费者。

“网红县长”曹文飞(右)直播带货农产品。南报融媒体记者 胡英华摄“网红县长”曹文飞(右)直播带货农产品。南报融媒体记者 胡英华摄

既有“诗和远方”,又有瓜果花香、农家菜肴的田园生活越来越受欢迎。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南京溧水区推出水果采摘、赏花等农旅活动,南京市民刘怡慈陪父母到傅家边山凹村住了两天,“我们采了草莓和青梅,游了南京玫瑰园,还去了红色李巷参观了新四军将领故居,既充实又愉快。”她说。

南京溧水傅家边山凹村是南京市新推出的新型民宿村之一,村里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对升级后的民宿进行统一运营,每晚房价从原来的一两百元涨到三四百元。

南京浦口永宁街道黎家营也是新型民宿村之一,民宿以自建自营为主,与山凹村等11村入选首批南京市职工疗休养基地。“周一到周四可以接待职工疗休养人员,周五到周日可以自己接待客人,破解了以前民宿客流的‘潮汐效应’,我们经营起来心里更有底气。”民宿业主许桂玉说。

如今,乡村旅游不只是“吃农家菜、看田园景”,还包括乡村旅游+红色文化体验、生态、非遗体验、养生等,通过跨界、融合,乡村旅游容纳更多新业态,不断为游客提供新鲜体验,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据介绍,南京市已建成各类美丽宜居乡村1300多个,越来越多的风景变“钱”景。“十三五”期间,南京市休闲农业年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首位,在全国名列前茅。

新模式引领,释放乡村产业新动能

个体搞农业单打独斗经不起风浪,抱团合作则能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近年来,南京市多地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抱团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永胜圩是高淳螃蟹养殖区,多年来,农户分散养殖,螃蟹品质难以提升。2019年以来,高淳打造了永胜圩万亩高效水产生态养殖基地,2.1万亩的养殖区,以50亩为一个单元进行标准化蟹塘改造,并依托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组建江苏青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构建起“龙头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经营主体以500亩起包,可“拎包入住”。

蟹农李求根养蟹20年,第一时间承包了500亩。他算了一笔账,每亩可节约成本1000元,亩均效益有望达8000元,还有多项兜底补贴,“离亩均效益过万的目标不远了。”据悉,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组建于2010年,成员社有20多个,带动养殖、经销等农户10万多户。

改变发展模式,原来的低效养殖塘变成高效养殖塘。在溧水芝山村,也因村社发展模式的创新,闲置荒地变成“聚宝盆”。芝山村位于南京市西南边界,多年来,当地村民“捧着金饭碗讨饭”,村民大多外出谋生,1500多亩田地出现了抛荒现象。2019年,芝山村创立农民合作社综合社,以小农户为基础,构建服务全村、收益共享的农民互助合作综合体,迅速盘活集体荒山、水塘、民房等闲置资源,当年就收获近100万斤稻谷及其他农产品,带动村民用工3.74万人次,增加村民务工及分红收入580万元。

乡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同样可以盘活。高淳小茅山脚村是南京市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之一,该村将14.5亩预留宅基地租赁给一家民宿企业,并成立小茅山脚旅游合作社对租金进行运行投资,每年产生5%收益,村里再对效益进行分红,每年平均为每位村民带来2000元的增收。

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释放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据悉,“十三五”以来,南京加快推进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和小农户联合发展,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5万人。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下,南京现代农业快速迈向现代化,并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南报融媒体记者 胡英华 杜莹 鲁舒婷 孙敬请 倪缪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胡英华 杜莹 鲁舒婷 孙敬请 倪缪康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