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六合区委书记李万平:擦亮“六张名片” 展现六合作为

2021-03-12 07:48:37|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六合区委书记李万平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六合区委书记李万平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扫二维码,看专访视频。扫二维码,看专访视频。

过去的一年,六合区深化对标找差,项目招引、城乡建设、干部队伍精气神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在2020年全市综合考核中跃升为第二方阵“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棒”已经开跑,六合区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3月11日下午,六合区委书记李万平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将跑出第一棒的“爆发力”“加速度”,加快打造南京北部的产业增长极、宜居新空间、生态后花园,推动六合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创新实干,综合考核排名实现历史性突破

融媒体记者:在2020年市对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六合区位列全市第二等次第一名,在12个板块中排名第六,在11个行政区中排名第五,较2019年度前进5个位次,六合区对标找差取得了显著成绩。您觉得六合区在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短板? 

李万平:过去一年,我们通过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六合的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加快提速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项目招引、城乡建设、干部队伍精气神,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2020年,落地“超百亿”新产业项目6个,其中投资120亿元的荣盛盟固利动力电池,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中国工业百强区中,六合区由2019年的71名上升到47名、前进了24位;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被国务院激励奖励;市对区综合考核较上一年度前进了5个位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我们也深知,虽然发展指数进步很快,但是水平指数相对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是六合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基础偏弱,新产业的集聚度不够高,目前还缺少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二是公共服务还不足,对比主城,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还有差距;三是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对照乡村振兴要求还有差距。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快破解。 

对标新发展理念,擦亮“六张名片” 

融媒体记者:针对这些问题短板,六合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李万平:解决好这些问题短板,必须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实体经济的文章。深入落实创新名城建设部署,坚持把工业崛起作为强区之本,把实体经济作为核心抓手,深化园区“去行政化”改革、放大“一区多园”效应,充分发挥园区平台、国资平台、产业平台、招商中心“三平台一中心”作用,着力打造1-2个千亿级的主导产业集群、2-3个五百亿级的特色产业集群。二是乡村振兴的文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计划,今年底全面实现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特色民宿等农旅项目、积极培育“美丽经济”,真正让三产融合发展、城乡融合之美成为六合鲜明的底色。三是民生幸福的文章。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深化与金陵中学、南外仙林分校等名校合作办学,加强与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共建,省中医院江北院区2019年挂牌运营,区人民医院也于去年进入三级医院行列,通过大力度的引进培育,真正让老百姓“不过江”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融媒体记者:六合是南京都市圈辐射苏北、皖东方向的重要连接点和传导区,文化底蕴深、生态禀赋好、发展空间大、产业体系全。面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着眼全市发展大局,如何更好地放大自身优势、彰显六合特色? 

李万平:具体来说,就是要聚力擦亮“六张名片”,更好地补短板、锻长板:一是创新强效的产业名片,努力打造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北部新增长极、高能级创新的现代产业基地,“十四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要在12%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10%。二是江北门户的窗口名片,借力南京拥江发展,特别是江北新主城建设的蓬勃之势,发挥好辐射苏北和皖东的连接点、传导区、桥头堡作用。三是古棠新韵的宜居名片,彰显古棠城气质、提升新六合品质,积极探索大都市近郊区宜居的特色化发展新路子。四是襟江带滁的生态名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切实抓好长江大保护,不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要稳定在80%以上。五是四乡集萃的文化名片,六合是中国民歌之乡、观赏石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食之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影响力。六是基层善治的幸福名片,让人民群众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越来越足的幸福感和越来越强的安全感。 

开篇“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再提速强质效”

融媒体记者:一年之计在于春,五年规划看头年。2021年,开篇“十四五”,结合“对标找差”,六合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具体谋划,出了哪些新招实招? 

李万平:今年我们把“再提速强质效”作为贯穿始终的发展主线,具体来说,要抓好“三个重点”,加快打造南京北部的产业增长极、宜居新空间、生态后花园。产业增长极方面。以“产业质效提升年”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创新赋能,把六合科技创新港建设成为创新发展的标志性工程,确保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等核心指标较去年增长20%以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做优营商环境,今年要再引进落地一批支撑六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宜居新空间方面。与主城区形成错位和策应,积极承接核心区功能疏解,加速推动马鞍机场军民合用。今年全区排定城乡建设项目147个,龙袍新城实施城建项目24个,着力塑造“对外有颜值、对内有品质”的江畔生态智城。生态后花园方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PM2.5浓度均值持续降低。同时,科学规划生态、生产、生活空间,高标准推进龙袍长江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发挥金牛湖旅游度假区、平山森林公园等带动作用,充分展现生态大美、田园风貌,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 

南报融媒体记者 朱晓露 孙敬清 

通讯员 张小超

作者:朱晓露 孙敬清 责任编辑:尹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