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秦淮区委书记,市南部新城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林涛:铸就老城新城高质量融合共生新样本

2021-03-12 07:46:39|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秦淮区委书记,市南部新城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林涛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秦淮区委书记,市南部新城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林涛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扫二维码,看专访视频。扫二维码,看专访视频。

秦淮硅巷建设引领老城创新,基层治理改革经验全省推广,文旅商融合“国字号”大满贯……作为全省区域面积最小的主城区,“十三五”期间,秦淮“小身板”迸发出“大能量”。 进入2021年,秦淮区对标找差再出发,全力推进全年重点工作。3月10日上午,在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时,秦淮区委书记,市南部新城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林涛表示,新的一年,秦淮区将立足“特而精、最南京”的目标定位不动摇,高品质保护更新老城、高质量开发建设新城、推动老城与新城融合共生,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小身板”迸发“大能量” 

融媒体记者:林书记您好。近年来,秦淮区不断深化对标找差,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林涛:我们围绕“强富美高”总要求,将上海黄浦、广州越秀、杭州上城等国内先进城区作为参照系,聚焦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民生事业等领域,形成了5个大项38个子项的指标体系。过去三年,秦淮坚持对标找差、创新实干,为秦淮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增创了优势、积累了胜势。 

2020年,秦淮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200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6万元,增长5%以上;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6万户;大学生就业总数位列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 

这些年,秦淮把城市更新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有机更新新路子。“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362.59万平方米棚改任务、227个老旧小区的整治,建成66.18万平方米保障房,惠及10.1万户居民群众。 

近年来,秦淮区累计承接省市改革试点30多项,研究出台改革方案200余个,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持续探路“两赋两强”街道集成改革并在全省推广,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为全市样板;率先探索 “双做双增”社区治理集成改革;打造省“大网铁”联系点、“警网融合”示范点,率先实现市区两级数据共享;白下高新区率先实施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落成全市首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秦淮硅巷在2020年南京市城市硅巷绩效评价中名列榜首;2019年秦淮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南京夫子庙步行街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代表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秦淮被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夜享秦淮”“秦淮有戏”等品牌不断打响。 

“五大方面”仍存短板

融媒体记者:秦淮区的对标找差有什么样的特点?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 

林涛:进入新发展阶段,秦淮所处的环境、遵从的标准、承担的任务都有很大的变化,必须全面对标新发展理念,在更高标准、更高起点上深化对标找差各项工作。根据南京市委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标找差要突出‘对理念、找差距’”的新要求,从思想引领、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四个方面对标新发展理念,秦淮还存在一些差距。 

在创新发展方面,秦淮硅巷虽然有了一定影响力,高企数量三年间实现近三倍增长,但是行业领军、总部龙头企业还不够多,产业集聚度还不够高,新研机构提质增效仍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协调发展方面,老城南片区还有不少非成套房,百姓生活品质与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在绿色发展方面,虽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环境质量还不能保持常态长效稳定。在开放发展方面,作为商务商贸、文化旅游大区,业态层次不高,文旅品牌效应还不够强,对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支撑度不足。在共享发展方面,社会治理信息化、数据化水平还不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公共服务质量仍需提升。 

“五个聚焦”补短板强弱项

融媒体记者:今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秦淮区有哪些具体谋划? 

林涛:面向“十四五”,在发展定位上,秦淮区提出“打造高能级的创新名城示范区、打造高效能的社会治理先行区、打造最文化的美丽古都核心区、打造最南京的综合消费集聚区”。2021年,秦淮将做到“五个聚焦”。

第一,聚焦全域创新。把创新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和最大驱动力,持续深化创新名城示范区建设,实施秦淮硅巷质效提升行动,高标准打造南航秦淮创新湾区;进一步发挥高新区主战场作用,确保净增高企超200家、总数突破620家,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第二,聚焦产业转型。秦淮将力争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增长25%以上,持续打造代表未来都市经济发展方向的新产业结构。狠抓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确保上半年7个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区级重大项目开工80%,固定资产投资年度增长10%。第三,聚焦文化引领。这是秦淮最鲜明的标识、最核心的竞争力。今年,秦淮重点打造南部新城文化超级总部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文化会客厅。将持之以恒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开工建设双塘园、西五华里、周处读书台等文旅项目,全力推进门西数字生活街区的建设,推动“文化+”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发展,进一步提炼、彰显秦淮文化印记。第四,聚焦民生改善。作为主城区、老城区,聚焦民生改善是应有担当、应尽之责。今年在全市率先实体化运作城市有机更新办公室,将在年内启动所有有机更新项目的研究,确保“十四五”完成全区所有非成套房片区功能化改造。同时全力推进党建引领下的高水平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不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在提升民生幸福满意度上书写新答卷。第五,聚焦深化改革。这是秦淮面对发展堵点痛点的破冰路径、关键一招。我们把“探索中心城区集成改革秦淮模式”,作为市对区重点支持改革任务进行上报。将继续通过对标找差的方法,学习全国中心城区好的改革经验做法,在科技体制创新、经济一体化统筹、老城新城融合发展等领域形成一批能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实招妙招,努力实现集成超越、形成改革样本,为南京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路。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有明 严玲 田诗雨

作者:李有明 严玲 田诗雨 责任编辑:尹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