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雨花台区委书记戴华杰:交出“强富美高”新雨花建设崭新答卷

2021-03-10 07:31:41|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雨花台区委书记戴华杰:

交出“强富美高”新雨花建设崭新答卷

雨花台区委书记戴华杰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雨花台区委书记戴华杰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扫二维码,看专访视频。扫二维码,看专访视频。

2020年全市综合考核中,雨花台区取得突破,被评为第一等次,为“十四五”和全面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月9日上午,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了雨花台区委书记戴华杰。2021年,雨花台区将继续深化“对标找差”,聚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全区一盘棋”,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融媒体记者: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党中央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回顾过去,您觉得雨花台区在发展的同时,还有哪些不足? 

戴华杰:“十三五”时期,我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达到947.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3.9亿元,年均增长8.3%。2020年,雨花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排名进入全市第一等次。 

雨花的创新特色更加彰显。2018、2020年先后两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独角兽、培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总数位列全市第三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22家,居全市前列。 

雨花的协调发展有序推进。“两桥”地区更新改造成效显著,建成数字大道等17条道路,引进中华中学等优质配套资源。雨花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统筹高效,城市居住品质明显提高,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有序开展。 

雨花的绿色生态持续发力,先后完成沿江地区绿化造林669亩。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国、省、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全区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雨花的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协同发展取得实效,拥有外资企业近90家,国际研发机构21家,30余家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 

雨花的共享发展成效显著。五年累计为民办实事355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9%以上。获评首批“江苏省社区医院示范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100%。 

从问题导向上看,全区的高质量发展还有诸多不足,需要补齐拉长。 

在创新发展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投入方式优化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创新发展过于依赖区内龙头企业,自主培育的科技型企业规模较小、成长速度较慢,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有待增强。 

在协调发展上,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比重偏低。区域空间方面各板块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社会事业、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差异还比较明显,“名城实郊”“半城半郊”现象仍然存在。 

在绿色发展上,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性好转,PM2.5年度均值管控面临瓶颈,少数河道断面水质达标还不稳定,长江生产岸线比例还较高。 

在开放发展上,经济开放度不高,外向型经济实力不强,与“生根国”之外的国家之间合作交流还需进一步提升质效。 

在共享发展上,全区公共服务资源总体上还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优、分配不均的问题,医疗资源方面全区内无三甲医院,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短缺,养老用房存在“小旧偏”标准不高等情况。

围绕五方面,抒写雨花发展新篇章

融媒体记者:“十四五”规划的大幕已经拉开,2021年,结合“对标找差”和新发展理念,雨花台区有哪些具体谋划? 

戴华杰:2021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对标找差”,站位新阶段,贯彻新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一是聚力创新增动能。我们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全域高新”,争创省级高新区,打造双创生态升级版,持续提升自主创新和创新转化的能力。面向“十四五”,对应市委提出高企数量超2万家的目标,我们提出到2025年,全区高企要达到2000家,2021年要确保高企总数突破1000家。实施百校对接计划,加快与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政产学研”纵深合作。 

二是聚力协调出形象。加快实现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东部持续完善“枢纽提升片”,中部大力建设“数字创新片”,西部稳步推进“滨江转型片”,南部积极谋划“智造培育片”。我们将重点加快推进板桥新城发展,加快推进雨花经开区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南部都市工业园集聚成形,着力引导秦淮新河入江口南岸片区特色发展。 

三是聚力绿色优生态。我们将不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争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与PM2.5年均浓度,分别达到83.1%和31微克/立方米。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巩固提升断面水质。实施南玉带河暗涵段、外院东沟暗涵段、环形沟暗涵段、四号沟等主要入江支流整治工程。分批关停一批沿江生产性码头,把生产性岸线比例压缩到50%以下。开展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规范管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四是聚力开放引资源。我们将立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面向国际开放合作。创新形式开展“生根出访”等计划,持续与爱尔兰、俄罗斯加强合作。用好创新周等载体平台,深度挖掘对接创新资源,积极构建与生根目标国家的高校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国际资本、创新载体之间的合作桥梁。 

五是聚力共享惠民生。我们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统领,认真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办宁南小学等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确保中华中学雨花校区竣工交付。加快三级医院、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以浡泥国王墓申遗为契机,主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带建设。扎实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办好各类文化活动与体育赛事。新建、续建65条道路,建设11个停车场项目,完成10个老旧小区整治项目。  

南报融媒体记者 于洁尘 通讯员 徐美玲

作者:于洁尘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