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书记黎辉:奋力打造“最强增长极 最美新栖霞”

2021-03-10 07:29:51|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书记黎辉:

奋力打造“最强增长极 最美新栖霞”

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书记黎辉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书记黎辉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扫二维码,看专访视频。扫二维码,看专访视频。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全面高于全市,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南京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中争先进位,城市格局实现由仙林新市区向紫东核心区的“第二次跨越”……面对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栖霞清晰明确地亮出奋斗目标。3月9日上午,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书记黎辉接受南报融媒体记者专访,他表示,2021年,栖霞板块将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拿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栖霞担当,更加清晰地勾勒出“最强增长极、最美新栖霞”发展愿景。

过去成绩:经济大区地位稳固、产业转型成效突出

融媒体记者:黎书记您好。对于栖霞区来说,2020年过得不平凡。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黎辉:近年来,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对标找差、创新实干”行动实施以来,栖霞板块高扬高质量发展主旋律,紧握对标找差主抓手,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结出累累硕果。一是经济大区地位稳固。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不足千亿元增长至突破1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不足百亿元到接近150亿元,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二是产业转型成效突出。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南京经开区在218个国家级经开区中首次晋升前十强、位列第九;现代服务业占比从过去不足20%调整至超过40%,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创新驱动后劲充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两番、达到了700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比达到了70%,中国(南京)智谷成为全省集聚度最高、创新动能最强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四是城乡建设全面提速。近三年完成城乡建设投资超800亿元,整建制拆除16个行政村,发展空间大幅提升,实有人口突破120万。五是生态品质显著改善。80.2公里长江岸线的沿江10家船厂全部拆除,在主城区中率先全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次突破300天,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六是民生事业空前进步。“十三五”累计竣工保障房超300万平方米,近2万户群众迁入新居,建成中小学幼儿园65所,正在建设和已经建成的三级医院达到8家,民生幸福感满意度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对标找差:深入查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不足,更大力度强基、扬优、补短  

融媒体记者:通过对标找差,栖霞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

黎辉:对标找差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全面对标,特别是要深入查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上的差距和不足,以更大力度强基、扬优、补短,推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要做大产业规模。产业发展是栖霞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栖霞的制造业在全市名列前茅、达到3000亿规模,但跟苏南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兄弟地区相比,产业实力还不够雄厚,特别是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上还要继续努力。

二要完善城市功能。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标加速融入主城的趋势,对标“一核三极”的定位,都要求栖霞的城市功能必须追求更高品质、展现更强能级。

三要巩固环境成果。栖霞环境面貌虽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因工地多、市场主体多、入江河道多等因素,特别是对照“只能更好”的刚性要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压力依然较大,必须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

四要加快乡村振兴。有城有乡是栖霞的优势,乡村振兴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栖霞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必须对标先进地区,着力解决农村还不够强、不够富、不够美的问题。

五要保持社会安定。过去一年,栖霞打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两场翻身仗,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栖霞,也面临着新老矛盾交织、安全生产压力增大等“成长中的烦恼”。要确保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真正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积极和谐的氛围。

今年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全面高于全市

融媒体记者:“十四五”新征程开启,大家都在订立新目标。栖霞区在“对标找差”之后,今年确立了哪些目标?“十四五”又确立了哪些愿景?

黎辉:今年的目标是五句话: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全面高于全市;二是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三是南京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中争先进位;四是交好紫东地区“三年见成效”答卷;五是城市格局实现由仙林新市区向紫东核心区的“第二次跨越”。

“十四五”将是栖霞板块实现蝶变的重要时期,奋斗愿景是:打造“最强增长极、最美新栖霞”。总体的定位是经过五年努力,把栖霞建设成为“现代化产业强区、国际化创新高地、一体化发展典范、绿色化幸福家园、法治化文明样板”。

融媒体记者:为实现这些目标愿景,我们今年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黎辉:今年的重点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新”:

一是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不仅要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强劲反弹,而且都要继续提升对全市的贡献度,特别是要发挥项目强力拉动作用,确保157个总投资2443亿元省市区三级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国家级经开区,加快壮大全省知名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全市重要的区域消费中心。

二是建设高能级城市“新紫东”。加快紫东地区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今年,栖霞板块共排定五大类171个城建项目,总投资19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9亿元,市级项目数量、总投资、年度投资均居全市第一。继续提升紫东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展现宁镇扬一体化核心区、首批国家物流枢纽所在地和全市国际化程度最高地区的表率作为。

三是打造高品质生活“新高地”。以教育供给“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医疗养老服务“扩容下沉、均衡布局”,居住体验“特色人文、彰显魅力”为目标,构建更加协调、更具活力的生活空间。推动水土气治理继续保持已经取得的良好局面,让良好生态成为高品质生活的鲜亮底色。坚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大力解决城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

四是争创高效能治理“新优势”。“全领域”筑牢底线,为建党百年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全链条”深化创新,探索更多领跑省市的改革创新举措,切实把精致“盆景”变成亮丽“风景”;“全方位”丰富内涵,坚持“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努力让社会文明成为现代化栖霞的鲜明气质。

南报融媒体记者 查金忠 通讯员 陈宁 李欣

作者:查金忠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