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牛年首场,南京给企业家送上这套“元气早餐”

2021-02-28 09:09:24|图文来源:紫金山观察

2月27日,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企业家早餐会举行,这也是南京举办的第10场企业家早餐会。因为前一天正是元宵佳节,所以南京牛年首场企业家早餐会,从一份甜甜糯糯的芝麻汤圆开启。

2月27日,企业家早餐会上的早餐。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2月27日,企业家早餐会上的早餐。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早餐不只是美味汤圆,更有产业发展理念思路的“充电”。

今年是市委确定的“产业质效提升年”。2021年首场企业家早餐会采取“产业大讲坛”的形式。市委副书记、市长韩立明以链长身份对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进行研究谋划,并邀请业界专家分析把脉、出谋划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月27日,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企业家早餐会举行。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2月27日,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企业家早餐会举行。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早餐会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南京一如既往精准服务企业的态度。

紫君发现,从前不久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出台,再到南京企业家早餐会向“产业大讲坛”的变身,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把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健康发展和企业家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最优的营商环境提供最佳的政务服务。来自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上20家重点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参会。

1

头脑风暴

大咖支招产业链发展

紫君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20年,全市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实现营收2650亿元,增长40%。建立了30家链主培育企业、50家面临突破企业、100家发展潜力企业等180家企业梯次培育库。全年组织开展各类产融供需对接活动53场,新建生物医药领域子基金6支,总数达到21支,总规模79亿元。全市各板块共签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亿元以上项目250个,投资总额1444.4亿元。

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江北新区供图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江北新区供图

2021年,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如何延续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尽显“牛”势?

产业大讲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院长郭子建等5位来自产业、科研、金融、临床一线的专家带来一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的“头脑风暴”。

企业家早餐会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企业家早餐会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市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首席专家、原上海新药安评中心主任马璟介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战略及对南京产业发展建议。

她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聚焦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唯一承接生物医药产业的专题园。园区做深做实特色金融服务,形成产业发展良好金融生态,比如,设立上海临港生命蓝湾产业基金,规模约10亿元人民币,采用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产金融合、招投联动的产业发展战略。为企业在诸如各类债性融资、重组、上下游协同发展方面给予金融支持服务。

她建议南京可以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分区域布局,形成分类明晰的产业集群;引导总部经济带动区域企业发展;以制度的形式保证规划的稳定性。此外,也要加强青年科学家的培养,建议设立青年创新创业基金。

位于江北新区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内,生物医药企业正在进行新药研发。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位于江北新区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内,生物医药企业正在进行新药研发。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位于江北新区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内,生物医药企业正在进行新药研发。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德国科学院院士来茂德介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

他表示,南京建设“药谷”有不少优势,比如多所医药名校汇集、南京人才储备优势、已有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议在总体规划上要“有所为,有所放”,重点抓好总部经济,政府营造政策氛围,吸引投资创新。同时,要争取创建国家药物技术创新中心。

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院长郭子建则从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发表看法。

他说,新型研发机构是前沿基础到产业创新的桥梁,需要关注几个问题,比如,进一步简化专利发明人将成果在新研孵化的程序;新研机构孵化的大部分项目,都是从零做起,市场化的资金支持基本空白;优化考核指标,把创新创业的人气留在南京等。

南京生命科技小镇。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华摄南京生命科技小镇。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华摄

华泰证券首席执行官周易说,新药研发周期一般为8-10年,创新药平均投入超10亿美元。医药企业具备科技属性(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其融资应由更为专业的投资者主导完成。政府一方面应当通顺融资渠道,为医药企业与投资机构搭建沟通桥梁,另一方面自主设立产业基金,孵化园区内部优秀项目。

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则建议南京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形成高峰,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五大中心,分别是科技创新创造中心、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临床研究评价中心、多技术集成、数据密集型支持保障中心 、“政产学研医企金”生态链协同中心。

韩立明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她说,5位专家的授课理念超前、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令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尊重产业发展规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充分用好本次大讲坛学习成果以及专家们给出的路径方法,融会贯通、前瞻谋划,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一朝破茧出”的决心,走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南京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在于把科教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坚持补短板、锻长板并重,着力打通产学研、金介媒等各要素转化融合的通道,切实当好资源的整合者、成果转化应用的撮合者,当好发展的助推者。

政府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要有所为有所放,在规划策划、园区定位、政策提供、制度供给等方面精准施策,加快构建一流产业生态,真正让企业扎根、让人才汇聚、让政策匹配、让环境更优,为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集聚更强动能。

2

品牌推进

打造南京服务市场主体靓丽名片

设立“企业家服务日”、举办企业家服务日早餐会,是去年市委市政府着眼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出的创新举措。

韩立明对各位企业家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她说,企业家服务日不仅是企业与党委政府交流沟通的渠道,也是我们感知经济运行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南京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优服务的宗旨不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追求不变。

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企业家立足南京、创新发展,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夯实基础。

要坚持问题导向,发扬“店小二”精神,增强各类支持政策和服务举措的精准性可达性,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坚持创新引领,探索新颖务实的活动形式、办理方式、运营模式,搭建政企间、行业间协同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的交流平台。

要坚持品牌推进,固化优化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把企业家服务日打造成南京服务市场主体的一张靓丽名片。

韩立明说,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正面临广阔舞台和重大机遇。希望各位企业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紧紧抓牢科技创新这个战略抓手,掌握更多核心技术,研发更多创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奋力在新蓝海中抢占先机、在新格局中做大做强。

3

服务企业

早餐会今年变身“产业大讲坛”

紫君了解到,2020年市委一号文提出设立“企业家服务日”,每月开展企业家服务日早餐会。

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问需于企,帮助企业疏堵点、缓痛点、解难点,从去年4月到12月份,共举办9场不同主题、不同类型企业的专场活动,429位企业家和专家代表参会,企业类型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涉及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外贸、文旅等产业和领域。

现代化的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现代化的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429位企业家代表共反映诉求648项,涉及政策补助、税费减免、政策优化、金融服务、人才支持、市场拓展、平台建设、空间发展载体、场景应用等多个方面。目前,648项诉求,613个已办结。 

企业家服务日早餐会以吃早餐、谈发展的轻松形式,拉近了政企距离,解决了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难题,受到我市企业家的好评。

紫君了解到,今年,南京将围绕创新名城建设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继续在特色早餐会形式的基础上,围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服务日活动,精心推出“产业大讲坛”企业家早餐会,每期一个主题,邀请产业或行业重磅嘉宾、企业家代表、金融机构分享产业前沿、交流发展经验,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将企业家服务日打造为我市集聚产业发展与企业服务的城市名片。

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

形成以早餐会为主,探索主会场+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步的企业家欢迎的、灵活有效的其他形式,提升企业服务的品牌效应。

改进问题线下办理的模式

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建立企业诉求线上办理平台,面向全市产业链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新研机构等企业,形成问题反馈、流转、办理、办结一体化的线上动态办理机制,及时跟踪掌握企业诉求办理动态,搭建永不落幕的企业服务平台。

完善活动机制

形成企业家服务日和“产业大讲坛”活动工作细则,集聚各方资源,强化产业协同,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服务更上一层楼。

对于今年企业家早餐会的变化,参会的链上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代表表示,近年来,南京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期待能在“产业大讲坛”早餐会上聆听更多前沿观点,把企业做大做强。

鸟瞰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鸟瞰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药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轶表示,药石科技是一家药物研发领域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化学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经过11 年的发展,已经凭借在药物分子砌块领域卓越的设计和供应能力,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目前公司已与世界排名前二十中超过90% 的制药企业达成合作,并为全球几百家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极大地降低了新药研制周期和成本。

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和新药研发结合已经成为了药物研发的新的趋势。这是一个比较前沿的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希望政府能在此方面给予专项支持,推动企业更大的发展积极性和发展速度。

药石科技几年前已经开始做了相关方面的探索,目前在药物发现和生产阶段都有智能化技术储备,可以在产业推进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协助。

江苏艾洛特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永军说,研究院业务覆盖基因编辑细胞药物和长效融合蛋白药物开发与转化,具备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实体瘤Car-T/NK 全球创新两个靶点研究者发起临床效果明显,即将进入临床前系统研究;心梗新药MYDGF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即将进入临床批件申请阶段;长效促卵泡激素项目完成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5个PCT 专利获得受理。

他说,创新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支持,南京近些年已经成为创业热土,但投资早期的资本仍偏少,且很谨慎。建议加大政府主导基金对早期的投资支持力度,增加社会资本投资早期项目风险补偿机制。

“南京企业家早餐会形式非常好,尤其是今年变身产业大讲坛形式,让我们开阔眼界,受益匪浅。”

南京驯鹿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金华说,公司主要做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成立三年来,已经拥有10余个开发管线产品,可覆盖白血病、淋巴瘤、胃癌等。南京具有较好的临床资源,期待能和临床合作,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研发周期,在创新医药尤其是细胞和基因疗法领域,打造产学研医结合的平台。尤其是期待医院能提前介入企业的前期研究,快速在临床验证企业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紫金山观察记者 毛庆 杨凡

作者:毛庆 杨凡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