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果园变景区,六合种植大户种下桃树,也种下春天的希望
千亩桃花园 旅游花争艳
天气晴好,气温开始回升,果树春季管理正当时。日前,在六合区竹镇镇果子王生态园,种植大户叶国强和5名工人正在抓紧时间补栽桃树幼苗。在他的身后,土地流转来的2000多亩林地上共种植了近2万棵桃树,20多名工人在破土撒肥。 挖土、放苗、浇水,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叶国强麻利地栽好一棵幼苗。“种果树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也有一些标准,我们选的幼苗高度都不超过一米,这样利于果树生根存活。”叶国强说,今年春季一共有20亩桃林需要重新补种,他没有选择现有成熟品种,而是联系上海的苗木培育基地拿到了新品种的早黄桃,果实更加光泽、口感更好而且耐储存。
叶国强告诉记者,他原先在一家农业企业从事果桃的田间管理和销售工作。2014年,看到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后,自己也决心承包种植。经过几年的发展,原先的300亩林地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这片新果园里的桃树2019年3月份才开始承包下苗,一共有近50个品种。桃树一般要三年才会挂果,今年就是第一年。”叶国强说,他特别期待果子在第一年能有好收成,所以一过春节假期,就迫不及待沉到林间,抓紧春季管理。
“去年冬季遇上了冻害天气,现在有些桃树长势不旺,这几天要追施催花肥。”叶国强说着,捧起一把林间堆放的肥料介绍,施肥时每棵果树都要向下挖30—40厘米,而且与冬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不同,果林里的桃树用的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都是用鸡粪掺杂菌种发酵后形成的,发酵温度达到60℃后才能使用。”叶国强说。
沿着桃园不断向里走,记者眼前又是一片豁然开朗。在果园中心区域,一片绿地广场已经初具规模,崭新的庭台支在水池旁边,长达200米的观光廊道旁种上了根系粗壮的紫薇进行攀延。在路的尽头,占地3亩地左右的游客接待中心已经封顶,几名油漆工正在室内刷漆作业。
叶国强介绍,今年他有了更大的“野心”,不光是要把桃子种好,而且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品尝竹镇特色美食。“游客接待中心内部会分割成30桌左右的农家乐和500平方米左右的农产品销售展示区域,中心外侧的停车位也已经规划好,将能容纳100个车位。”叶国强说,现有的桃子品种成熟期能够从5月一直持续到12月,接待中心建好后,游客可以随时前来采摘,并且把竹镇其他特色农产品一起带回去,实现区域种植大户抱团发展。
桃花一般花期有20天左右,如何“以花为媒”带动引流?叶国强今年也有了自己的新想法。他介绍,除了林间管理,这几天还在忙着与执行团队对接筹备第一届桃花节,园区将举办油纸伞风情展、相亲会、卡通集市等活动,真正把传统果园变成旅游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