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条首创,46条领先!
今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2021版)》。
自2018年9月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到2020年1月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再到今天的“100条(2021版)”,我市推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创新举措。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通过政策落实、督查推进,南京营商环境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我市在各项由第三方评估的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均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对标找差,动态升级。“100条(2021版)”又有哪些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各类市场主体又能从牛年版“100条”中获得哪些新服务?紫君 (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在发布会上开始“抢话筒”。
1
前两个“100条”积“牛力”
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得到解决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持之以恒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营商环境政策的标尺和执行的水准衡量了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竞争的软实力。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自2018年起,我市已连续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两个‘100条’,推出了‘企业开办零成本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拿地即开工’等一批改革措施,解决了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南京营商环境优化,数字会“说话”——
据市发改委相关部门介绍,两个“100条”实施以来,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明显——
……
优化成效明显,“南京特色”也非常鲜明。
据介绍,我市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主要抓手,从2018年的“不见面审批”到2019年的“审批结果电子化”、“推进案件繁简分流”,2020年创新建立“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实现全问题受理、综合研判、协同处置、多方监督的全链条处理。浦口区探索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江北新区以零售药店作为改革切入口,实现准入及准营,发出全国零售药店首张《行业综合执业证》。南京不断总结基层实践,研究提炼出一批成熟经验上升为政策层面加以推广,推动全市形成一批改革亮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受益于不断推陈出新的营商环境政策,南京2019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称号,其中“登记财产”“获得电力”“开办企业”等12个指标领域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南京在全省设区市中获评最高分。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南京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第六名。
……
2
牛年版“100条”打“牛牌”
8条属于全国首创,46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面对贯彻落实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新要求,保障服务“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的新追求,自去年9月起,我市开展了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制定工作。近日,《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2021年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并印发实施。
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2021年版100条”形成过程中,我市紧扣“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原则,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的总体思路,充分借鉴两个“100条”制定和落实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对标找差”。
吃透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新政策
对标世行标准、国家评价、省考体系,聚焦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动集成办理和“异地通办”等最新改革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贯彻措施和具体任务,不折不扣推动落实。
锚定市场主体新需求
坚持问题导向,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作为升级营商环境政策的切入点,对企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予以逐一回应。同时,对执行效果欠佳的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吸收标杆城市新经验
既注重对标先进、学习借鉴,充分吸收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又注重总结提升、自我完善,全面总结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从基层改革实践中提炼创新举措,着力形成一批具有南京特色的目标任务,保持政策措施的领先性。
据介绍,“2021年版100条”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主要是在全市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简化企业登记、注销手续。
2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主要是探索重点领域“互联网+监管”,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做到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3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主要是建设“宁企通”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推送。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建立“城市合伙人”制度,加强政企互动。
4
创新要素保障方式。主要是加强土地、人才、融资等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动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
5
落实法治保障配套。主要是严格执行产权保护司法政策,实现纠纷多渠道、“一站式”解决,压缩民商事案件审理周期。
6
推进改革集成试点。主要是在江北新区等板块探索实施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将试点效果较好的举措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100条(2021年版)》中,8条属于全国首创,46条处于领先水平。随着《100条(2021年版)》的有效实施,该政策将“放”出市场活力、“管”出公平秩序、“服”出便捷高效,同时“保”出内生动力、铸牢坚强后盾、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3
为实现“100分”使“牛劲”
久久为功,持续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
纵观我市出台的三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
>> 第一个100条主要围绕优化再造企业办事流程,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上下功夫;
>> 第二个新100条主要围绕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确定的重点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 “2021年版100条”更加突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政策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强。
据分析,牛年版“100条”——
在政策导向上,更加重视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政策导向上,更加重视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政策举措上,更加重视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优化营商环境是最持久、最强劲的制胜之道。
南京久久为功,持续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必将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最具吸引力的环境,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下月10日起,《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也将正式施行,南京营商环境立法走在全国前列。重要的事情,南京会一直做下去!
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
(2021年版)
8条全国首创政策与46条全国领先政策
8条全国首创政策
30.探索非现场执法。
32.将“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延伸到企业服务。
33.建设“宁企通”企业服务平台。
37.建立“南京合伙人”制度。
64.打造“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
68.深化“生根计划”。
96.探索创新行业综合监管机制。
97.试点远程监管。
46条全国领先政策
1.实施关键重大项目“定制化”审批。
2.全面推广“拿地即开工”。
3.推进施工图“自审承诺制”。
4.深化区域评估成果应用。
7.推行用电“管家式”服务。
8.实施省级重点园区“开门接电”服务。)
9.实现水电气业务报装一窗办结。
13.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
15.简化企业开办手续。
16.探索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
17.在全市推广“一业一证”改革。
19.试行经营范围全类登记制。
21.推行“容缺受理”。
22.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
24.市场监管领域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25.探索重点领域“互联网+监管”。
28.试行“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机制。
31.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35.政策兑现“一窗通办”。
36.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41.完善12345“一企来”企业服务热线。
42.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43.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
44.扩大“一照通办”范围。
45.推行“多表合一、一表申报”。
46.打造“家门口”办事厅。
47.全面推广100%综合窗口服务。
48.深化“一件事一次办”。
49.搭建智慧办税平台。
50.实现无纸化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51.深化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建设。
52.公证服务“全程网上办”。
57.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三跨联动办理。
58.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税务办理。
60.定期发布南京“机会清单”。
66.探索“共享用工”新模式。
78.推进应用场景建设取得新突破。
79.开展产业导航。
80.夯实营商环境法制支撑。
92.深化“信用+承诺”建设项目绿色直通审批模式试点。
93.试行“一照多址”改革。
94.探索企业“休眠”制度。
95.推进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98.开展“与个人破产制度功能相当的试点工作”。
99.探索设立集约式非诉纠纷化解中心。
100.探索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