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 “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对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强鼓励和引导,让新生事物健康成长,让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
2月19日,溧水“牛年第一会”就紧紧聚焦鼓励基层创新。在该区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溧水率先制定鼓励基层创新的实施意见(试行),并在全省首设“猎豹奖”“树懒奖”,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解决基层创新痛点,激励基层干部用改革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精神抓好落实,为建设南京南部中心涵养强大动力。
01
背景
打通痛点和堵点,让创新落到实处
唯有创新,才有发展。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对此深有感触。
2018年底,李其军回村当“一把手”,创立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发展生态农业,搞生态旅游,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偏远的芝山村从落后村蜕变为先进村。回首两年多的工作历程,李其军感叹,作为最基层的组织,由于层层审批的束缚,一些创新做法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有人想干,却束手束脚,这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痛点。为打通基层发展的堵点和痛点,鼓励基层用创新思维、创新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溧水聚焦基层这个小切口,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听取机关部门、村社区等方面意见建议,梳理出基层发展中面临的九大类问题,包括主动担当不够,基层减负任重道远,改革创新思考不多、落地不够等。
针对这些问题,溧水提出,以科室站所、村(社区)为创新单元,以问题解决中的重点突破、工作落实中的创造性贯彻、营商环境中的流程再造为主攻方向,充分激发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梳理出最制约发展的问题、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创新活力。
02
硬招
鼓励勇闯“无人区”、敢做“领头雁”
去年以来,溧水先后召开村(社区)书记座谈会、出台“容错纠错”“三岗十八级”措施等,为鼓励基层创新破题。
本次制定的《关于鼓励基层创新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共14条突破性举措。《意见》明确,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推动各级干部勇闯“无人区”、敢做“领头雁”,在“六大实验示范区”建设和无人引领、无例可循的全新领域实现加快突破。
溧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溧水坚持改革创新,敢啃“硬骨头”,让拖了16年的洲际大酒店起死回生,五个月建成近5万平方米的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证明溧水有信心、有条件勇闯“无人区”。
为破解基层创新的各类阻碍,溧水把创新能力作为干部的核心能力之一,大力选拔任用那些善于创新突破、改革攻坚的“创新型”干部。
在现有下放权限的基础上,溧水赋予各镇街集中行使行政处罚事项169项,行政强制事项16项。为消除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思想顾虑,《意见》提出,进一步细化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亮出免责条件、试错空间,划出“特别禁区”,让大家清楚知道哪些可以大胆干、哪些不能干。
鼓励基层改革创新
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
为了防止盲目创新,溧水明确基层改革创新,首先要完成好上级交给溧水的试点试验任务,争第一、创唯一,在全省甚至全国打响溧水改革创新品牌。今年,溧水将努力在国务院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表扬通报中,实现“零突破”。
也不能闭门造车,生搬硬套
溧水坚持集成超越原则,鼓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各地成功的经验再加工、再集成、再创造、再超越,产生耦合效应、裂变效应,形成“二次创新”,迸发更大能量。
面对部门协同成为全区改革创新“拦路虎”的现实问题,溧水倡导“现场办公”“一日一图”“每日一报”等工作方法,用事不避难的精神化解难题。强化牵头部门负责制,每项改革都明确牵头部门,同时,建立“只跑一次”机制,下大力气解决“中梗阻”难题,提升板块与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
《意见》还明确,将在日常工作中评选“猎豹奖”、“树懒奖”。
设立“猎豹奖”,大力表扬见识机敏、大胆创新、敢于担当、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设立“树懒奖”,有力鞭策因循守旧、推诿扯皮、因不作为慢作为而“贻误战机”的单位和个人。
同时设立“基层创新榜”,开展“年度改革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等,及时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基层改革创新的好方法、好经验,营造鼓励基层创新的浓厚氛围。
03
期盼
以基层创新回答 “溧水之问”
当前,溧水把余杭作为总的学习标杆,确定创新学顺德,协调学昆山,绿色学安吉,开放学花都,共享学江阴的目标。南京“一核三极”战略下的溧水,提出“南京南部中心,健康活力新城”的新定位,承担着六大试验示范区重任,并主动担起“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的历史使命。
春节后开工第一天,溧水捧回市对区考核“第一等次”奖牌。如何稳居第一等次?如何持续争先领跑?如何把南京南部中心的发展定位变为现实地位?“牛年第一会”上发出新征程新起点对标找差工作的“溧水之问”。
“溧水之问”如何破题?基层创新就是切入口。大会现场,捧回溧水区2020年度村(社区)集体工作实绩考核“第一等次”奖牌的李其军信心满满,“未来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年我们将加快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民宿村、新建环村旅游线……”李其军列出一串创新重点工作,他说,将通过创新管理,借助科技支撑,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将“快跑”节奏持续下去。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甚至‘最后一寸’,如果不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就是形式主义,看起来不犯错,实质上就是犯了错,耽误了时机,失去了发展的宝贵窗口期。
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表示,今天的溧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比学赶超终究要靠创新实干,溧水牛年“第一会”聚焦基层创新,目的就是动员全区上下在创新中实干、在实干中创新,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最前列,加快建设南京南部中心、健康活力新城。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胡英华(通讯员 赵敬翔 杨长喜 李立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