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周大新长篇新作《洛城花落》—— 以中国版“婚姻故事”呈现生活万象

2021-01-22 14:47:02|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周大新长篇新作《洛城花落》——

以中国版“婚姻故事”呈现生活万象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是欧阳修《玉楼春》里的千古名句。作家周大新长篇小说封笔之作《洛城花落》,书名就源自《玉楼春》:“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作家以这个意象结构书名,蕴含着爱情凋落、情人分离的悲剧意味。 

引领读者进行情感自我教育

据报道,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国家的离婚率都明显上升。就像美国电影《婚姻故事》里上演的场景:相爱的时候如胶似漆,离婚的时候怨恨四起。《洛城花落》就是中国版的“婚姻故事”,作家用“拟纪实”的手法,以四次离婚庭审的记录,讲述了一段婚姻故事中的风花雪月和一地鸡毛。 

男女主人公均毕业于985高校,通过相亲,在北京相爱结婚。工作压力、买房压力、孩子教育、老人赡养……婚姻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下子冲到两个人面前。 

作家关注的焦点是,考验婚姻的,从来不是现实困难本身,而是两个人的感情出了问题,现实只是雪上加霜。 

对婚姻来说,生活艰难远远不如互相猜忌更有杀伤力。就像滚雪球,猜疑的幽灵让婚姻中的一切都纠缠在一起,露出蓬头垢面的一面。 

在“审判婚姻”的外表下,作家想要探究原生家庭带给人的情感底色,探究在智商、情商、财商之外“婚商”的问题。

婚姻的初心是相爱、包容、陪伴。结婚的时候,我们或许都该想一想,我的“爱商”够吗?“婚商”够吗? 

评论家李敬泽评价说,《洛城花落》让人想到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这是一部中国人的情感教育小说。小说家用一个故事,带着我们每个人进行情感的自我教育。在这个婚姻观念多元的时代,这种自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从家庭切入呈现生活的光怪陆离

民法典颁布后,离婚冷静期成了热搜话题,各方观点莫衷一是。在作品中,作家借着两个人的婚姻故事,同样把笔墨延伸到婚姻中女性成长和男女平等等话题。 

家庭不是职场,不应该按丛林法则行事,这是女性最自然的诉求。然而,在女主人公表达不满的时候,却不知道,丈夫正是因为爱她,才隐瞒了一个重要的真相…… 

爱情需要浪漫,婚姻需要包容。作家用这部新书,融汇法律和人情、偏见和洞见,书写了一部“理性婚姻指南”。 

在当代文坛上,周大新一直是勤奋的作家。他喜欢历史,更关注现实;他书写家乡,更书写时代。从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湖光山色》开始,他以每三年一部长篇的节奏,扎扎实实地完成了一个“时代书记官”的使命和责任。 

到这部《洛城花落》,周大新恰好完成了十部(十三卷)长篇小说。特别是近年的《曲终人在》《天黑得很慢》,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让小说和生活同步,把读者拉向舞台,和人物一起演绎生活的故事。 

在这部告别长篇小说写作的作品中,周大新选择了世间最普通也最复杂的“婚姻”作为故事载体,将时代、现实与人的复杂关系包裹进来,用“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来呈现生活的光怪陆离。 

当然,写婚姻是为了写“爱”,这是人类永恒的命题。“花落了,我依然爱你”,是小说对主人公的描摹,也是作家对人性永远的期许。 

有生活鲜度,有历史厚度,有现实深度,是周大新这部以“婚姻”为关键词的长篇小说最突出的特点。读者阅读的时候,看似在读别人的故事,其实是在读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心。


作者: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