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南京话剧越剧的来时路
话剧《秦淮人家》《雨花台》《行知先生》《杨仁山》、越剧《柳毅传书》《莫愁女》《乌衣巷》《凤凰台》 ……这些带着浓浓南京味道的舞台文艺作品,很多戏剧爱好者都看过,并且“二刷”“三刷”。近期适逢南京市话剧团建团60周年、南京市越剧团创始人之一商芳臣诞辰一百周年,让我们一起走进鲜为人知的南京文艺往事,重温南京话剧、南京越剧的“来时路”。
1961年
他们从西宁来到南京
《同志,你走错了路》是南京市话剧团成立的第一部作品。时隔60年,88岁的温业青,与贺松寿、吴其协、魏昌梅、王露明等南京市话剧团第一代话剧人,以读剧的形式,把观众带回往昔的峥嵘岁月。
据温业青回忆,南京市话剧团刚成立时,大部分演职人员都来自刚解散的青海省话剧团,他们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远道而来,“车上可热闹了,因为我们当时都带着家属、小孩,一路上就这么过来了,到了这个非常漂亮的六朝古都。”
1961年,中共青海省委决定撤销青海省话剧团。根据《南京市话剧团简史》记载:“(南京市)文化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全盘将青海省话剧团人员接受过来。”于是,青海省话剧团的大批演职人员坐上了南下的火车,来到古城参与南京市话剧团的创立。
演员马小宁的父母也在这批南下的演员当中。很多人只知道他名字中的这个“宁”是南京的简称,其实,“宁”也是他的出生地西宁地名中的一个字。
南京市话剧团60年来,深耕南京文脉,讲好南京故事,创作出一部又一部优秀话剧。
1999年,《秦淮人家》把秦淮河畔人家的故事搬上舞台,一年就演了好几十场。2004年首演的《平头百姓》则讴歌了南京因救助别人而牺牲的市民英雄周光裕,讲述了一众普通百姓在改革开放转型期的普通生活。
60年来,南京市话剧团也涌现出大批观众耳熟能详的艺术家。因电视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在全国走红的“老戏骨”林达信、因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塑造八路军指导员王金而被观众认可的陶泽如、在《破冰行动》中饰演很坏但又迷人的林耀东的王劲松……他们都是从南京市话剧团起步,走向全国。
1954年
上海云华越剧团落户南京
“你从浙东水乡走来,唱红江浙,唱红上海。你在秦淮河畔扎根,带来越剧,带来商派。”商芳臣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老生四大流派之一“商”派的创始人。1954年,竺水招先生与她一起带领云华越剧团(这是越剧从上海走向全国的第一个重要剧团)到南京落户,才有了今天的南京市越剧团。今年是商芳臣诞辰一百周年,为此,南京市文联主办,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南京市越剧团共同承办了“一脉商派百年芳泽”——商芳臣先生百年诞辰越剧演唱会。
商芳臣先生的一生几乎都献给了越剧,她是越剧历史的见证人,也是越剧发展的探索者与实践者。10岁起,她便进入女子科班学戏,主工老生,四年出科后很快唱红,并能以老生挂头牌。后来在上海期间,她还成立了以她领衔的“标准剧团”。
在南京,两位先生继续致力于越剧的拓展与提高,她们创排的《柳毅传书》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电影在海内外发行,这对于越剧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以及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功不可没。该剧现已成为南京市越剧团的经典保留剧目。
商芳臣的越剧老生唱腔,除了她宽亮醇厚的天赋嗓音和娴熟自如的运腔技巧外,还借鉴、吸收了绍剧、京剧、豫剧等姊妹剧种的音乐元素,融会贯通,形成了“高亢遒劲,寓柔于刚”的演唱风格,被业内外尊为“商派”,她也成为大家公认的越剧“四大老生”之一。
南京市越剧团
招收过唯一一届男演员
如今,全国越剧院团大多是女子越剧,鲜少见到男演员。其实,早年的南京市越剧团也有过男演员。
在上周的商芳臣先生百年诞辰越剧演唱会上,男生齐唱《先烈革命为大众》掀起了全场又一个高潮,他们年纪虽大,劲头却十足,唱腔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动作也整齐划一、刚劲有力。他们就是南京市越剧团历史上招收过的唯一一届男生。
当年为了响应越剧男女合演的倡议,在竺水招、商芳臣两位团长的决策、主持下,南京市越剧团于1965年又招收了一批男学员,共16位。商芳臣手把手地亲自教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这批学生,现在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最小的也72岁了。但听说为商老办百年诞辰演出,他们踊跃参加,有人还专程从外地赶来。其中一位,正是竺水招女儿竺小招的丈夫、曾任南京越剧团舞台监督的吴尧东。“《先烈革命为大众》是一段越剧尺调中板,我印象非常深。我们刚进戏校,商老师上的第一堂课就教了这段唱,一共有四句。”吴尧东回忆,“唱到这四句,我们真是既兴奋又亲切,仿佛回到了青年学戏的时光。”吴尧东感慨:“商老师对艺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令我深深难忘。就这四句唱,我们学了整整一个月,商老师对我们演唱时的气息、发声、共鸣、咬字,包括口型都一一矫正,十分严谨。这次纪念晚会拿出这个节目,不仅唱出了我们这代学生对老师的缅怀之情,更体现了对老师严谨认真艺术追求的传承。”当年的男学员胡文哲回忆起商芳臣也十分激动,他说:“我还记得,有一年,商老师动手术,她醒来后开口跟我说的第一件事,就是谈《汉宫怨》中一句唱腔要改动。她这种对艺术认真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翟羽 实习生 张瑜倩
- 大型原创抗疫话剧《逆行》在京上演 再现英雄人民抗疫故事2020.11.23
- 南京市话剧团原创抗疫话剧《鸽子》在中央党校演出2020.11.20
- 戏剧直播如何传递剧场能量?2020.10.15
- 《凤凰台》昨晚在宁惊艳首演 李白首次当上越剧主角2020.09.09
- 话剧《前哨》将把左联五烈士群像搬上舞台2020.09.08
- “梅赞金陵”海选 评委点赞小票友2020.09.06
- 北京人艺新排话剧《阳光下的葡萄干》2020.08.14
- 夜游“大观园” 巧遇“林妹妹” 2020.07.18
- 南京原创抗疫题材话剧《飞向春天的鸽子》首演反响热烈2020.07.08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南京原创抗疫话剧即将首演 八位援鄂医护参演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