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超级大展揭开国宝神秘面纱 “金枝玉叶”来了
南博超级大展揭开国宝神秘面纱
镇院之宝“金枝玉叶”来了
矿物晶体与珍贵的文物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11月27日,“晶·华——矿物之至善至美”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拉开大幕,展览共展示三百余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物精品,以及近百件与矿物相关的珍贵的绘画作品与工艺品,如青铜器、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瓷器、紫砂器、金银器、珠宝首饰等,一一向大众展示从科学、文化到艺术,矿物带来的至善至美。更有镇院之宝“金枝玉叶”向大众揭开神秘面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璀璨夺目”“巧工呈美”“文华生辉”。其中有难得一见的镇院之宝“金枝玉叶”以及牛首山宏觉寺塔地宫出土的铜鎏金喇嘛塔、卧佛造像,明洪武景德镇官窑釉里红寿石花卉纹盘,杨彭年制曼生铭井栏壶,乾隆御笔《淮源记》翡翠册,明代李士达《桃花源图卷》等。
两件镇院之宝现身
全球仅此一件
在此次展品中,最珍贵的文物要属南博的两件镇馆之宝,“金枝玉叶”也叫“金蝉玉叶”,因为蝉又称“知了”,谐音“枝”,而有了“金枝玉叶”。这件南博18件镇院之宝之一的“金枝玉叶”是1954年出土于苏州贵族墓葬,一只神形毕肖的金蝉立于玉叶上,极尽工巧又极具自然雅趣,“应该是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展览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据悉,此乃明代中期的杰作,全球仅此一件。
此外,明代铜鎏金喇嘛塔也尤为珍贵。1956年出土于南京牛首山,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上有一尊铜鎏金释迦涅盘卧像,塔上文字显示,宝塔由一位叫李福善的太监布施给牛首山宏觉寺。
矿物入画不稀奇
“信口雌黄”也出自矿石
漫长的岁月时空里,矿物从被发现到被利用,从巧工呈美到文化生辉,矿物自始至终都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彩和永恒绚丽的美。
中国绘画往往以矿石为原料,“丹青”中的“丹”指朱砂,“青”指石青(由蓝铜矿研磨而成),它们都是矿石。而从矿物而来的成语,却让人尤为好奇。
雌黄,可以入药,也可以作为黄色颜料。“古人用它涂抹写错的字,经久不脱落,是古代文房必备品,正是因为可以涂改的特点,才衍生出信口雌黄的成语。”工作人员介绍,不仅如此,雌黄还可以入药,治疗恶疮和蛇虫咬伤,“能入药的矿物很多,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写道,‘细妍硫黄、朱砂、乳石之类,凡能飞走融结者,皆随真气洞达肌骨,犹如天地之气,贯穿金石土木,曾无留碍’,认为它们是天地的精华,可以贯通人体。”
名人爱“石头”
歌德也有自己的“矿石”
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从发现这些矿物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不断地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大自然馈赠的礼物,让人们的生活更健康、更便利、更美好。
古今中外,无数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被这些矿物所吸引,不断去探索和发现有关它们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
很多名人与矿物都有不解之缘。“例如针铁矿被称为歌德石,是因为歌德热衷于采集并研究矿物,认为矿物对于社会有重大的实际利益,而且他希望从中探索是如何形成的。于是矿物学家1806年鉴定针铁矿时将其命名为歌德石以纪念这位伟人。”工作人员介绍,美国金融家摩根珍爱宝石,但并不私藏,而是将所有宝石收藏都捐给政府,希望所有人共享其中的科学与艺术之美,受他赞助的宝石学家昆兹1910年在非洲发现一种蔷薇色绿柱石,遂命之以“摩根石”。
- 南博新展:“镇馆之宝“明代“金枝玉叶”亮相2020.11.27
- 归来!361件流失文物南博“安家”2020.11.20
- 欢迎来宁!流失海外的361件文物“安家”南博2020.11.16
- 南博镇馆之宝上央视“说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亮相《如果国宝会说话3》2020.06.13
- 南京再次问鼎文博界“奥斯卡”奖2020.05.19
- 两项博物馆界“奥斯卡”奖!“国际博物馆日”江苏再获大奖!2020.05.18
- 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齐聚南博,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和包容2020.05.14
- 人民日报点赞南京博物院 视障也能“看”展览2020.01.15
- 150多件“鼠”文物、展品集中亮相南博2020.01.06
- 当AR遇上邮票 跳出“瑞福鼠”迎新春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