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好工业互联网“小锅菜”
炒好工业互联网“小锅菜”
□刘大山
近日,南京出台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提出,到2022年建成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关产业规模和总体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把南京打造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在基础支撑、融合应用、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创新先导区和产业示范区。
不久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在一次论坛活动中指出,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更像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小锅菜” ,“这个菜是要一锅一锅的炒”。所谓产业互联网,是信息技术与多个产业的融合,与工业融合在一起,就是工业互联网。而之所以叫“小锅菜”,是因为无论工业互联网或其他产业互联网,都包括千百种细分行业,其产业链架构、资源配置、业务流程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绝不能像消费互联网那样搞大锅菜、一刀切。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是要打通创新链条、健全高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从而培育出更多“独角兽”“瞪羚”等专精特新企业,让“小锅菜”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正是从基础支撑和保障体系着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创新生态,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当然,打基础不意味着无限发散、没有重点。在深入推进创新名城建设过程中,南京确立了“4+4+1”主导产业体系和五大地标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链主攻方向。行动计划再次明确和强调,这些重点行业就是南京的“主打菜系”,从政策导向、企业培育到人才招引,都应该紧扣主攻方向,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本土龙头企业培育、高端人才招引和高校人才培育,都应该紧紧围绕产业链方向,突出精准施策、需求导向,切实用一流政策塑造一流生态、成就一流企业。
有特色、有绝活的“小锅菜”,才能赢得口碑、打开市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瓶颈技术,做到自主可控、走在前列。在这方面,南京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大学大院大所多,国家级科技平台载体多。当务之急,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推动产业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跃升。要继续抓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做大做强新型研发机构,夯实产学研协同创新;要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把创新要素、创新因子加快转化到产业发展的各个链条上,促进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各类企业共同提升创新能力,助力更多高成长企业、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成为细分行业龙头和市场领跑者,构筑面向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炒好工业互联网的“小锅菜”,是新基建、新产业、新经济的突破口,也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路径。站在风口之上,未来前景可期,我们拭目以待。
- 从“南京智造”看工业发展新图景2020.11.24
- [email protected]布 南京六区上榜2020.11.19
- “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公布 南京六区上榜2020.11.19
- 互联网医院排行 南京11家医院上榜2020.11.06
- 新一轮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核定 全省大工业用户将受益2020.11.05
- 工业互联网攻击事件频发 安全建设亟须从零散走向全局2020.10.28
- 年轻人渐成理财“主力军” 互联网渠道吸引力增强2020.10.21
- 城乡逐步实现“同网同速” 中国正强劲释放数字活力2020.10.21
- 互联网保险进入可回溯时代2020.10.19
- 日均捐赠24单,江宁“互联网+慈善超市”获江苏慈善奖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