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真格了!气温骤降谨防四种疾病伤身
“小雪”节气到了,气温也是断崖式下降,冷空气要“冻”真格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各科专家提示:冷暖交替时节,四种疾病高发,大众需要引起重视,及时添衣保暖。
心内科:天冷了,心脏容易“受伤”
“降温后,冠心病、心梗等患者明显增多。”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汤成春介绍说,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高,特别是寒冷天气。初冬气温变化大,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天气转冷,户外活动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这是秋冬季节引发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
另外,冬季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呼吸科:咳咳咳不停,小心是肺炎
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韩淑华介绍,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气道反应性增高,很容易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咳嗽的时间比较长,两三周还不好,应该到医院找呼吸科的专科医生。韩淑华介绍说,医生会结合听诊和血象、胸部CT的情况,判断肺部有没有阴影,是不是有肺部感染或其他的疾病,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有时并不是所谓的咳嗽引起肺炎,而是肺炎引起的咳嗽。”韩淑华提醒道。
专家建议,体质弱、容易咳嗽的人群,寒冷天气出门时可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神经内科:昼夜温差大,老人一不小心就中风
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郭怡菁介绍,冬季是脑梗高发季,许多老人晚上上厕所或早上起来就中风了。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晚上睡觉时,人处于静止,血液黏稠度增加,也是中风高发于这个时段的重要原因。
专家提醒,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眩晕伴呕吐等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消化内科:天气转凉,胃病高发
消化内科副主任冯亚东说,天气转凉时是胃肠道疾病高发期,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近来接诊的好多患者都是受凉后“老胃病”发作。专家提醒,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
- 江苏或迎初雪到,南京天寒雨潇潇2020.11.23
- 一秒入冬!冷空气大范围来袭,周日南京最高气温仅10℃2020.11.21
- “满30减15”,今天江苏气温还要降2020.11.20
- 29.2℃!昨天热到破纪录 今天换季式降温2020.11.19
- “立冬”暖得反常 今起降温!明晨江苏最低3℃2020.11.08
- 节后旅游价格最多降了六成2020.10.13
- 明天又要下雨了 后天苏南最高22℃2020.09.20
- 早上17℃中午27℃!夏未走秋已浓,温差大要注意2020.09.20
- 雨渐止,气温降!明晨最低气温只有……2020.09.17
- 雨雨雨的节奏要持续多久呢?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