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台方案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 2022年底前完成
我市出台方案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
南报网讯(通讯员 李鸿雁 融媒体记者 杨欣 张安琪) 不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坚决依法关闭退出;实施危化品企业法定代表人积分制;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知识将纳入相关高校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2022年底前,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覆盖……近日,记者从市安委办获悉,市委市政府在多次专题会议研讨后,我市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以防控系统性安全风险为重点,从五个方面开展十五项举措,着力解决危化品领域基础性、源头性、瓶颈性问题,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部任务将在2022年底前完成,部分任务持续推进。
聚焦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等源头性问题,《方案》明确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对化工园(集中)区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重点部位及重点行业环节开展全面排查,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一园一策”“一企一策”风险管控方案,建立完善“181”信息化系统安全风险数据库;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产业政策文件,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依法关闭退出。
严格准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同时,全链条监管更要下功夫。南京将进一步调整完善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实施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安全监管,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执法+专家”模式,并建立健全市、区、镇街三级安全生产执法体系。到2022年底前具有化工、安全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将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同时,持续推进化学品鉴定评估与登记工作,建立完善危险废物由产生到处置各环节联单制度,依法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
筑牢安全生产基础,企业主体责任必须夯实。《方案》明确我市将强化法治措施,坚持精准严格执法,全面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20项重点事项清单、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定期报告、实施危化品企业法定代表人积分制等制度,2022年底前确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覆盖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
为全面增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南京还在进一步强化激励约束措施上做文章。对一级标准化企业原则上凭其安全承诺和年度报告,减少安全生产执法频次。对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和环境保护监管,未批先建、非法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夹带谎报、瞒报、匿报危险物品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处罚信息作为失信记录纳入南京市区两级统计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服务平台。
破解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难题堵点,智慧应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按照《方案》要求,我市将依托南京应急管理“181”信息化系统,推进省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使用,综合利用电子标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危化品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监控,实现危化品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
相关事故教训显示,化工、危化企业专业人才队伍亟待加强。我市将把化工、危化品企业从业人员作为高危行业领域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点群体,2022年底前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知识纳入相关高校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加强以化工生产工艺、化工安全和危化品安全管理为特色的专业建设。
- 整治隐患 防范风险 南京更安全 2020.11.13
- 南京秦淮区深入开展危化品安全生产专项巡察2020.10.30
- 南京专项检查20家高温熔融金属企业 涉及20家企业2020.10.26
- 黄金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2020.10.10
- 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将与网民共话“安全生产” 2020.09.28
- 市纪委监委:开展高温期间在建线路安全生产专项监督 2020.08.31
- 生产安全“回头看” 确保整改“百分百” 2020.08.31
- 南京工伤预防全面启动 重点开展危化品伤害和职业病预防2020.08.05
- 南京未来科技城:多措并举“绷紧”安全生产弦 2020.07.31
- 组团助企,拧紧汛期危化品“安全阀” 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