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富了农民旺了企业兴了产业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富了农民旺了企业兴了产业
背靠联合“大山” 农业插上“翅膀”
六合的家庭农场主夏兆宏最近要开始忙着收割500多亩南粳46水稻了,不过他的水稻上半年就全被预订了,“每斤还比市场价高4毛钱”。自从他去年加入艾津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体,种水稻不仅省心不少,而且不愁销路,收入比往年增加20万元。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碰撞与融合,产生合作共赢的化学反应。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有13家市级联合体通过初审目前正在公示,届时我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将接近40家,形成强大引擎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每周,夏兆宏的生产基地都会有技术员上门“打卡”。“一星期两次,看看水稻有没有病虫害,指导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肥。”
他口中的技术员,来自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津公司”),后者作为联合体牵头企业,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种田比以前省心省力多了”。
“联合体是采取‘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模式,对成员统一提供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并能给他们提供测土配肥、农机作业、烘干等服务,还会有技术团队跟踪指导农场主和合作社负责人。”艾津公司办公室主任易晴辉告诉记者。
从田间生产管理到销售,联合体的合作深入且稳固。“在合作开始我和他们公司签了订单协议,他们的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夏兆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自己400多亩的水稻全部参与订单合作,每斤高于市场价5毛钱,按照每亩产量1000斤来算,收入增加20万元。“成本降低效益还高。”夏兆宏十分看好这种合作模式,今年又追加了100多亩订单面积。根据该企业提供的数据,去年企业实现订单面积5000亩,带动农户增收38%。
全程标准化生产,企业插上翅膀
以往,龙头企业需要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保障质量安全,虽然建立了订单基地,但有时合同难以履约,质量也难以保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种植大户往往存在技术、资金、市场等问题,开展标准化、品牌化生产难度较大。成立联合体让农业要素得到融通,各个成员分工协作,不仅让农户增收,也让企业插上发展的翅膀。
2018年艾津公司业务增长迅速,原有的1000亩生产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19年企业牵头成立了联合体。“短时间内流转大量土地,开拓新的基地来种植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也很难实现,成立联合体就是成本最低效率又最高的方式。”易晴辉说。
“为了保障大米的品质,公司对联合体成员的水稻生产进行全程进行规范和把控,从旋耕育秧到收割存储,全都统一标准化种植生产管理。”易晴辉说。在联合体的助力下,该企业的主打产品“艾津欧标大米”2019年度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亩产值近6000元。今年企业自身基地仍保持在1000亩,而联合体生产面积则超过了2万亩,占95%以上,农业提质增效带动作用力十分强劲。
拧成一股绳,农业现代化路上不掉队
南京溧水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把当地10家左右的合作社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通过举办插秧节、稻田认养等活动,吸引市民走进溧水和凤镇。“一方面通过增加人流来扩大我们的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农业附加值。”牵头成立的南京三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骏说。
“以往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更多关注适度规模的经营主体,而产业化联合体能让小农户不掉队,共享农业现代化的成果。”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郭双庆说,农业龙头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以及销售渠道、品牌化发展等各个方面,比家庭农场等小型的经营主体走得更远,后者加入联合体就像找到了“引路人”,背靠“大山”,帮助带动全市整体农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让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引领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
- 聚焦“乡村振兴” 农业更强 农村更美 农民更富2020.11.11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 句容循环农业让百姓吃上“生态饭”2020.11.10
- “十三五”成就看南京│农业强了、农村美了、农民富了2020.11.10
- 探索智慧农业的“苏州场景”2020.11.07
-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0.11.06
- 南京评出12家“最美家庭农场”2020.11.03
- 积蓄创新能量激发全域活力 溧水区这样加速崛起2020.11.03
- 高淳赴沪推介九大农业招商项目 2020.10.30
-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秋收机器“忙” 不再“用工荒”2020.10.28
- 农业农村部:粮食产量将连续6年超1.3万亿斤 14亿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牢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