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支撑 南京精准整治私车公养隐形变异问题
小切口破题 大数据支撑
南京精准整治私车公养隐形变异问题
栖霞区一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原大队长邓某,伙同负责保管公务加油卡的协管员马某,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为各自私家车加油。两人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纪所得予以退赔。这是市纪委监委今年4月底公开曝光的一起私车公养典型案例。
与明目张胆的公车私用相比,私车公养更隐蔽,查处难度更大。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入开展私车公养隐形变异问题专项整治,从查处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小切口破题,探索运用大数据方式开展精准治理,修订完善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使用工作制度,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应对,将事后查处与事前防范结合起来,持续放大监督执纪综合效应。
专项整治工作中,市纪委监委主动对接公车主管部门,将车牌、卡号等有关公车关键信息与中石化、中石油加油数据进行“搭桥碰撞”,通过数据统计和数据比对,共起底加油信息136万条,反查出瞒报、漏报加油卡761张。专项行动开展至目前,全市立案审查私车公养问题417人,已处理243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84人,挽回经济损失144.47万元。
“我们聚焦加油数据信息,多渠道汇集、深层次分析、精细化核查,最大程度发挥数据效用,取得专项整治明显成效,并将这一手段拓展运用到多个领域。”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
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市纪委监委归纳出“节假日加油”“小容量加油”“超容量加油”“购买烟酒”等14种典型问题预警规则,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专项整治提供指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在查办案件中,注意固化证据,注重“视频取证”,并强化延伸核证,形成环环相证的数字化证据链。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坚持“一案双查”,压实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推动职能部门举一反三、细化完善制度、构建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公车使用监管质效。今年7月以来,南京市修订完善《南京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配套加油卡数量不得超过单位实有车辆数、车卡必须一一绑定等系列“小特精”制度;推出“南京市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2.0版”,用信息手段实现对车辆的动态监控,用大数据实现对车、卡违规使用的预警监测。截至目前,共获取并处理预警信息2584条,切实提升了公车使用管理监管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我们还将针对公务用车管理使用中出现的违规租车、租用新能源车等隐形变异新苗头新动向,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工作规范,严格监督检查,坚决杜绝车轮上的腐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通讯员 张伟 潘清卿
- 来看南京黄金周安全大数据!2020.10.10
- 地铁累积乘次破2000万 南京发布国庆出行大数据2020.10.10
- 国庆黄金周报告:江苏人最爱长三角周边“浪”2020.10.09
- 南京“十一”黄金周消费大数据出炉 商家花式促销 游客更愿花钱2020.10.09
- 当国庆遇上中秋,大数据解读“双节”生活2020.10.06
- 小市街道“技防+人防” 整治违规电动车 2020.09.29
- 治理“大数据杀熟”重在对症下药2020.09.23
- 大数据搭建信息网 长三角税收一体化按下快进键2020.09.15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即将收官2020.09.14
- 2020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地图发布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