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宝塔桥街道推出微信小程序“邻里帮”
鼓楼区宝塔桥街道推出微信小程序“邻里帮”
志愿服务靠大家 居民抢单拿“功分”
清理楼道垃圾、参与剪“飞线”、在小区里提着“小喇叭”巡逻……这些是鼓楼区宝塔桥街道市民周克平退休后的日常“工作”。给她布置“工作”的不是某个领导,而是一个微信小程序——“邻里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领任务做社区服务,周克平不仅收获了物质奖励,还收获了因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带来的成就感。
据了解,该街道“邻里帮”平台于2018年正式上线,各社区在开展工作时如人手不够,便在平台上发布任务,居民通过“抢单”,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获取一定“功分”。“功分”可在街道指定慈善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商品,或到一些社会机构兑换服务。
今年58岁的周克平在街道辖区内依山郡社区住了十余年,对社区感情深厚。“退休后一下子就闲了,没事儿可干很不适应,后来有了‘邻里帮’平台,生活立马充实起来。” 她笑称,自己是平台的“重度用户”。“每天早晨,我的党员老伴儿第一件事是打开‘学习强国’,而我则是要打开‘邻里帮’小程序,看看今天社区有哪些新任务可以认领。”
“‘小喇叭’巡逻一小时300分、给老人送餐一次200分……”说起每个志愿服务对应的“功分”,周克平门儿清。在街道的慈善超市,100“功分”可以当1元使用购买商品。她已去兑换多次。“每次都是换些大米、食用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她说,这个平台最初对于她的吸引力是物质上的奖励。但渐渐的,她更感受到一种自我价值被认可的幸福。
最近,她报名参与了清理小区楼道的工作,“当时热得浑身是汗,从头发里往外淌,但我却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很值得。”周克平说,因为常常在平台上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有的被服务对象也记住了她,还和她建立了常态联系。
“社区里有个独居的老人,身患残疾行动不便,因为一次在平台上报了名去给他送饭菜,慢慢地跟他熟络起来,后来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直接联系我,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真好。”她说,如今她还发动和自己同社区的亲朋好友都加入了“邻里帮”平台。“我的姐姐和老公现在也经常参与‘抢单’,和我一起参与服务,全家上阵更光荣。”她说。
通讯员 陶俐君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婷婷
- 财经类新规“组团”来袭 事关居民“钱袋子”2020.09.01
- “五小工”宅急送,志愿服务送到家 2020.08.29
- 谢俊投身社区志愿服务 “社区管家”有我在 2020.08.20
- 企业增业绩居民得实惠 社企联建共促楼宇经济发展 2020.08.20
- 家长参加志愿服务摔伤 学校被判赔近190万元2020.08.05
- “小雨滴”入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20.07.27
- 北京垃圾分类推行遇阻 有三大因素影响居民配合热情2020.07.20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看得见的小康——蠡溪苑居民的幸福生活2020.07.19
- 南京90后教师主动申请支教山区,组建志愿服务队2020.07.16
- 支教常青藤 “常绿”南理工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