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波教授:人工智能助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书记
邱海波教授:人工智能助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邱海波。
在抗疫战场上,南京交出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的出色答卷,同时,南京医护人员还驰援全国多地救治防控。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书记邱海波教授从严冬出征到盛夏凯旋,在外驰援足足139天。6月22日,邱海波受邀来到2020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现场,分享抗疫故事。他说,中大团队正在对呼吸衰竭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减少病人插管,提高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
“科技创新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在短时间内确定病毒的基因序列、研制出检测试剂盒、作出疫情防控判断、确诊病例的早期诊断等方面。”邱海波说,这为新冠肺炎的早期诊断,也对疫情的控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新冠肺炎防治手段的研究同样发挥了重大作用。邱海波表示,疫情让大家对公共卫生体系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可对病人早期症状、影像学改变、密接情况做到早期锁定,从而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这可能会成为社区防控中最早最有效的一环;此外,在整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同样重要的还有病人的早期治疗,即关口前移的问题。在这方面,同样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以及早期诊断技术来实现。
邱海波还提及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他说,在人类历史上,脊髓灰质炎疫苗、天花疫苗帮人类消灭了相关疾病,疫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家科技应急项目中,有一系列项目从不同角度研发新冠疫苗。但大家必须客观认识到,疫苗的研发过程非常艰苦,可能需要至少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中大团队一直是在做呼吸衰竭(ARDS)、脓毒症方面的研究。“这些都与新冠肺炎救治有非常高的契合度。目前,中大医院的团队轻型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方法,已经得到法国和意大利研究团队的证实,这能够减少病人插管,明显提高新冠重症病人救治的成功率。”
- 南京“智博会” 展现“智生活” 2020.12.20
- 国家卫健委等两部门发文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2020.12.16
- 人工智能作用凸显 更多机器人上岗会影响就业吗2020.12.04
-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 2020.11.20
- “十三五”成就看南京·数说丨让城市“舞”出健康活力2020.11.19
- 智慧公共安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行2020.11.13
- 南京智慧公共安全大会11月12日开幕,这个人工智能产业园传来新消息2020.11.11
- “AI算法超市”南京开张2020.10.26
- 交叉智能前沿峰会举行2020.09.28
- 帮天文学家“大海捞针” 人工智能有了新办法20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