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不要”一定要说给孩子听
谨防溺亡事故 这几个“不要”一定要说给孩子听
盛夏还没到,儿童青少年溺水事件频发!据了解,溺水已经成为我国1-14岁儿童意外致死的第一位原因。而且,溺水在1-14岁儿童意外致死的各项原因中,占比高达51%,远高于排在其后的道路交通事故和跌落。
溺水主要发生场所的前三位为:公共居住场所(26.78%)、家中(17.06%)、农场/农田(13.61%)。
这些数据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在2017年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报告中整理分析了2010-2015年的数据。这些数据不只是一个个数字,它的背后是一条条逝去的年轻生命,江苏疾控专家提醒,防溺水安全教育任重道远,不能再忽视了。
防溺水,科学救护不能少
人在溺水时,2分钟后将失去意识;4-6分钟身体将遭受不可避免的伤害,因此黄金自救或救护时间就在那1-2分钟。
如果不慎落水,尽量不要惊慌,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自救,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如果不习水性,应迅速把头向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使身体下沉;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可以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它会产生一定的浮力,对你有很大帮助。
同伴溺水,切莫贸然下水救人
每年因下水救同伴溺水,发生连环溺水的悲剧太多了,所以这一点也非常重要,请一定告诉孩子。
如果一起的伙伴发生溺水情况,切莫贸然下水救人。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派出一人去寻求大人的帮助(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的话)。不能手拉手施救!落水者力大无比,稍不留神就会被溺水者拉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在呼救的同时,寻找竹竿、树枝等,俯身趴下来,慢慢将溺水者拉上岸,或在周边寻找漂浮物给落水者;当周围没有漂浮物或者竹竿时,可以用衣服打绳结抛向溺水者。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并立即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重要的再强调一遍: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禁止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木板、绳索等物件进行营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家长们千万记住要多给孩子灌输安全知识,加强看护,以下几个“不要”读给孩子听: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
不要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要在无家长或老师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不要盲目徒手救助溺水者。
天气渐热,家长朋友们要全面负起监护人的职责,教育孩子远离危险,安全戏水,开心度过炎炎夏日。
- 关于防溺水,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2020.06.10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全面自动,高效处理 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启用“最强大脑”2020.06.08
- 你需要的车辆事故自救指南都在这里!2020.06.06
- 南京过江隧道启用“智慧大脑” 交通事故自动处置2020.06.06
- 在不文明驾驶行为面前,生命何其脆弱2020.05.21
- 水警杨昭寿与死神赛跑 6年从江中救助溺水群众18人2020.04.30
- 交警发布事故提醒:非机动车、行人闯高速现象增多2020.04.28
- 近期放风筝引发的安全事故不断 仰望天空更要小心行人2020.04.22
- 疫情期间外出减少 东京交通事故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半2020.04.16
- 京广铁路列车脱轨事故调查组成立20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