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夏粮迎丰收,遍地是麦香
芒种临近,夏粮收获正当其时。记者从南京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全市夏粮收割已过半。在田小麦长势较好,亩穗数好于上年,千粒重与去年相当,预计今年夏粮总产达22.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0.1%。
“一车粮到库”“收到收到”……眼下温度适中,天气正好,南京天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全面投入到夏粮抢收工作中。该公司种植部主任汤明法就是6000亩麦地里的“总指挥”,7台收割机、若干台拖拉机,井然有序地运转着。同时,通过田间监控系统和对讲机,指挥拖拉机安全地将粮食从麦地运到烘干房。“现在粮食生产跟以往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程机械化。”汤明法用8个字总结道:“边收边烘干边入库。”
机收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 摄
“今年粮食算丰收,除了自有的6000亩小麦,还有39000亩小麦由周边种粮大户负责。预计总产量在18000多吨。”天纬公司副总经理吕青告诉记者,粮食的丰收离不开订单化种植。传统农业是先生产后销售,而订单农业的出现,不仅助力了乡村振兴,还激活了经济活力,引领村民致富增收。“我们为农户提供优质麦种,全程控制小麦品质。今年收购价能达1.14元/斤,远超市场价。”
机收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 摄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原先农民种粮,卖给经纪人,经纪人再卖给上游企业,而粮食订单化种植省去了中间人,我们直接与上游企业对接,让农民获得更高收益。”吕青说,随着部分种粮大户尝到甜头,周边越来越多农户加入了这项事业。
当前,南京夏收夏种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开展。在位于六合竹镇的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一台台插秧机正在田间来往穿梭、快速整齐地将秧苗插入土中。
六合区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机插秧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 摄
以往的插秧机一般需要两人协作,一人驾驶一人取苗。而“高效精兵”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只需一人进行操作。在田间,记者还看到了无人驾驶插秧机。“这是六合首台无人驾驶插秧机,只需要一个人提前把秧苗排好,插秧机就能立刻工作。”合作社董事长张立友告诉记者,无人驾驶的插秧机工作效率还高,10分钟插一亩地。
作为南京较具规模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共扭转了3200亩土地。因为实施轮作休耕计划,去年只种了1000亩小麦,还有2200土地种植了紫云英等多种植物,这些绿色植物就是绿肥,种下去可以让土壤缓解“疲劳”。为抢抓有利农时,合作社一边组织夏收,一边组织夏种,收割机插秧机开展联合作业。“今年3200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水稻。那边小麦刚收割,这边就有人耕地,准备插秧。”张立友说。
文/南报融媒体记者 翟羽
图片/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
- 夏粮丰收在望!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2020.06.01
- 多地夏粮成熟 小麦主产区开启“三夏”抢收抢种模式2020.05.26
- 全国丰收拉开序幕:中原麦腊熟 战“疫”迎丰收2020.05.25
- 河南8500余万亩小麦开始收获 奏响2020丰收序曲2020.05.23
- 我国科学家找到攻克小麦赤霉病的“金钥匙”2020.05.22
- 江苏小麦穗期病虫预计偏重 植保部门发布防治意见2020.04.21
- 专家学者齐聚南农研讨产业发展 彩色小麦营养价值更高 2019.12.02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南农大找到抵抗小麦“癌症”的关键基因2019.06.14
- 南农大找到抵抗小麦“癌症”的关键基因2019.06.14
- 南农科学家找到战胜小麦“癌症”的生物武器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