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找到攻克小麦赤霉病的“金钥匙”
新华社济南5月22日电(记者叶婧)22日最新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在小麦赤霉病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了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并揭示了其抗病遗传及分子机制。
目前,Fhb7基因已经申请国际专利,携带该基因的材料已被多家单位用于小麦育种,并表现出稳定的赤霉病抗性。这一发现为解决小麦赤霉病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
据介绍,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且防治困难的真菌病害。受制于理论认知和技术水平,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赤霉病的研究全球鲜有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小麦种质资源中可用的主效抗赤霉病基因非常稀少。
研究团队负责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孔令让说,经过长期探索,团队不仅将Fhb7基因成功转移至小麦品种,明确了其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稳定抗性和应用价值,还发现Fhb7基因对很多镰刀菌属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携带该基因的小麦品系在抗赤霉病的同时,对小麦另一重大病害茎基腐病也表现出了明显抗性。
孔令让团队这一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在小麦赤霉病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小麦研究领域首篇《科学》主刊文章。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等项目联合资助。
目前,携带Fhb7基因的多个小麦新品系已经进入国家、安徽省、山东省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同时被纳入我国小麦良种联合攻关计划,为从源头上解决小麦赤霉病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 五一劳动节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回想他的农业科学家朋友圈2020.05.01
- 我科学家揭示疼痛的神经起源2020.04.23
- 江苏小麦穗期病虫预计偏重 植保部门发布防治意见2020.04.21
- 中国科学家发现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的“复苏之源”2020.04.15
- 我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高选择性转化2020.04.14
-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 影像曝光2020.04.03
- 我国科学家绘制出人类细胞图谱 涵盖八大系统2020.03.26
- “人工胰岛”是否可行?科学家在小鼠研究模型上首获成功2020.03.21
- 如何“老而不衰”?沪科学家“抗衰老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2020.02.27
- 人类首次!中国科学家基于嫦娥四号揭晓月背地下结构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