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自然湿地保护率跃居全省第一
由2016年的47.2%提升到去年的68.3%
南京自然湿地保护率跃居全省第一
在龙袍湿地公园栖息的小白鹭。 市绿化园林局供图
南报网讯 (融媒体记者 孙琳) 昨天上午,记者从市绿化园林局召开的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四新”行动任务落实暨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上获悉,去年我市修复湿地约3700亩,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8.3%,从全省第六跃居第一。今年自然湿地保护率将再增0.2个百分点。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还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城市的“弹性”。根据2009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我市湿地保有量9.73万公顷(不包括稻田湿地),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8%。
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围绕“长江大保护”,我市对重要的自然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特别是鸟类的栖息地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先后新建了六合池杉湖、溧水东屏湖、龙袍长江和溧水石臼湖4个省级湿地公园,新增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1万多公顷。根据省林业局公布的数据,去年我市自然湿地保护率已由2016年的47.2%提升到68.3%,排名由全省第六跃居为第一。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受人为高强度干扰导致的湿地资源退化问题,通过实施湿地修复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市先后实施了退渔还湖、退耕还湿、栖息地恢复等十余项退化湿地恢复工程,每年修复湿地3000余亩。时至今日,恢复后的湿地生态状况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丰富,综合效益显著。
溧水区石臼湖是东方白鹳、白鹤、小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上世纪80年代以前,每年都有数万只候鸟在此聚集越冬。但由于“围网养殖”的野蛮生长,改变了人鸟和谐的局面——水草锐减、生物链阻断,水质的净化能力大为减弱,严重影响了鱼类洄游、候鸟栖息。湿地保护启动后,溧水区实施退渔还湖工程,精心修复自然生态。如今,这里不仅是江苏重要的候鸟迁徙栖息地之一,也是江苏最大的小天鹅越冬地,各种鸟类资源达150多种。去年入冬后的湖面上,洁白的天鹅不时拍打着翅膀飞过,豆雁轻盈飞舞……一个个“小精灵”勾勒出别样的生机景象。
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以长江大保护和太湖流域治理为契机,继续提高湿地保护水平,在自然湿地保护率保持全省第一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保护质量,为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湿地成为鸟类的天堂、物种的基因库。
- 网络文学知识产权保护靠全社会形成共识2020.04.29
- 知识产权保护!侵犯商标权案件高发 占知产案95%2020.04.25
- 保护创新创作,南京探索独具特色版权保护模式2020.04.24
- 噌噌噌,气温稳步上升中2020.04.23
- 全国城市之首!南京这一荣誉实至名归2020.04.23
- 第一!南京上榜了!2020.04.23
- 收!南京快速开具社保缴费证明攻略(附:最全自助服务终端分布表)2020.04.21
- 厉害了!南京发明专利申请量等多项指标全国领先2020.04.20
- 十人九胃 保胃战从现在开始2020.04.20
- 南京部分飞北京航班 将转场至大兴国际机场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