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天下(2020年3月30日)
@新京报:#“在线婚礼”# 近日,一场没有宴请、没有锣鼓鞭炮的小院婚礼在直播平台上举行。画面里,两名27岁的新人身穿中式礼服,屏幕上铺满了“新婚快乐”的祝福。婚礼次日,新郎将直播内容再次上传到视频平台,4天累计观看超300万人次,连续占据视频平台热门榜首。
微评:“在线婚礼”虽然没有传统婚礼的热闹场面,但收到了很多留言祝福,不少网友还通过直播送礼物的方式随份子,可谓浪漫不减、创意加分。近年来创意婚礼越来越多,歪风恶俗屡受鄙视,说明许多传统、仪式都可以随现实条件而调整和变化,社会风气也更趋向于文明;精诚所至,而不是形式所至,才有金石为开。
@人民网:#捐不出去的款#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一位七旬孤寡老人,想为疫情防控出点力,于是从2万多元积蓄中拿出2万元,想通过当地派出所转捐出去。派出所再三劝阻,老人执意不从,派出所只好暂时收下了钱,然后与有关部门商量,拿这笔钱为老人办理了一年定期存款,并于近日把存折送给老人。
微评:每个人都有自主决定捐不捐款、如何捐、捐多少的权利,但是,为抚慰一种艰难而造就另一种艰难,则有违慈善的初衷。对于明显超出其个人能力的捐赠,学会以温暖的方式婉拒,让捐款人感受到尊重和诚意,更符合“爱心”本义。
@北京青年报:#沉迷游戏# “想尽一切办法偷着玩”“啥都比不上玩游戏,叫吃饭都叫不动”……疫情期间,一些孩子沉迷游戏成了不少家长的烦心事,不少亲子关系因游戏濒临破裂。
微评:在家上网课给许多孩子玩游戏创造了有利条件,要是家长放手不管,孩子倾向于游戏几乎是天性使然。与其冲着沉迷游戏的孩子发火,家长更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尽到陪伴和教育的责任。
@南报网:#遗嘱# 中华遗嘱库日前正式向社会发布《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从2017年至2019年间,40周岁至49周岁年龄段立遗嘱人数量增长迅速,成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主力军”;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的特征。
微评:立遗嘱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是好现象,说明人们忌讳少了、更理性了。早立遗嘱其实是个人未雨绸缪、应对和消除某些风险的选择,而“虚拟财产”作为财产的组成,被纳入遗嘱也合情合理。
- 2020年上半年中国游戏产业逆势增长2020.07.31
- 在游戏中提升孩子注意力2020.07.20
- 我国游戏用户超过6亿 游戏产业驶入“快车道”2020.07.19
- 钱七虎院士一年“花”光1600万 没留一分给自己2020.07.08
- 大学生游戏成瘾旷课挂科被退学屡见不鲜 专家:建立分级标准2020.06.10
- 巴西现"得来速"式登记:新人不用下车就能公证结婚2020.06.01
- 你以后从爸妈那继承的,可能是游戏装备……2020.05.18
- 孩子沉迷游戏,“解药”或许在家长身上2020.05.15
- 激活网游产业的文化属性2020.05.11
- 婚礼布置从“豪华装”变成“简装”20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