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偷偷回家”,不如常回家看看
近日,“偷偷回家时家人的反应”这一话题火了,不少网友被戳中泪点,并在频繁互动中将其顶上各大平台的头条。在网上热传的视频中,打开门的瞬间,家人踉踉跄跄张开怀抱直奔而来,“见到你,眼里有了光,脚下生了风”。
决定今年过年回家的人看到此情此景,眼睛一酸,恨不能立马飞回家人身边;而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返乡团聚的人,看到这条视频恐怕更是心有戚戚。在众多网友评论中,有一条格外引人关注:“好温馨、好接地气,分享到朋友圈希望儿子能看到。”这可能又是一位留守老人,希望通过这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得到孩子的关注,获得更多团聚的讯息。
“偷偷回家”系列视频走红的背后,是人们关于“怎样过好年”的真实诉求。人们希望有更长的假期陪伴家人,或有更优质的交通服务保障让回家路更顺心,或在不变味儿的年俗中寻回时间的记忆。在近年的地方两会上,适当延长春节假期的话题屡被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的心声。可喜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团圆”的理解也更多元,“反向过年”渐成潮流。一些旅游出行平台的相关数据也显示,“合家欢”旅游正成为更多人的过年新选择。
去年,一则名为《啥是佩奇》的短视频席卷社交网络。视频中,爷爷带着自己亲手焊接的小猪佩奇玩具进城和儿子一家过大年,影片最后定格在了一片暖意融融的合家欢场景中。但在“happy ending”之后,现实可能是这样:春节一过,被短暂接进城的老人又返回乡村,重新成为孤独的空巢老人。对这些“半隐性群体”及相关的关爱问题,我们更应给予长期关注。
有网友说,让家人朋友揪心等待太久同样也是一种残忍。那些想要模仿热门视频“不通知家人而搞突然惊喜”的人,与其刻意制造一年只见一次面的惊喜,不如常回家看看,与家人多几次团圆。
- 【新春走基层】“这是我第一次在异乡过年,希望也是最后一次”2020.01.23
- 买短乘长或被要求到站下车!2020.01.21
- 最美年味叫“团圆饭”2020.01.21
- 能“说”家乡话、规划最佳路线 AI让春运回家路更舒适2020.01.20
- @南京人 春节回家,刷身份证进站前先看看这些!2020.01.19
- 【暖新闻】10年爱心接力 南通“珍珠黄”温暖甘肃孩子春节回家路2020.01.18
- 西藏积雪近腰深走路全靠挪 提着东西回家太难了2020.01.18
- 过年回家前VS回家后 是你的样子吗?2020.01.18
- 新春租车回家、旅游……你可能会遇到这些“坑”2020.01.18
- 春运大幕开启一周:包车回家过年,很暖心!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