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年俗文化节暨“明”俗·南京春节文化市集收官
乡村年俗文化节暨“明”俗·南京春节文化市集收官
游客“饱眼福”,农户喜增收
19日,“美丽乡村欢乐汇·幸福小康过大年”乡村年俗文化节暨“明”俗·南京春节文化大型市集圆满收官。3天来,市民和游客享受到了喜庆热闹的民俗文化大餐,在年货大集上“淘宝”到了田间地头最新鲜的农副产品。
民俗新春盛宴,展示六朝古都底蕴
活动现场捧出了一场明朝风味的新春盛宴,还原了旧时明故宫年味景象,并推出庙会市集、乡土年货、非遗小吃、民俗展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前来观看的市民游客大饱眼福。
在鼓乐齐鸣声中,“朱元璋”率领“马皇后”、妃嫔、宫女及一班文武大臣出巡,给市民游客派发春联、福字,再现了“明太祖送福”的壮观景象。“这样的表演,再现了华夏礼仪之邦的风采,有助于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带着小孙子来观看的市民丁邦清赞不绝口。
江宁采茶舞、溧水咏梅歌……来自各个涉农区的特色文化民俗展演,也让市民游客乐不思蜀。江宁区带来的舞蹈《采茶舞》,源于黄龙岘村悠久的茶文化;溧水区带来的《缘来是溧水》舞蹈以“梅”的形象赞美了溧水的梅花。
亮出我市非遗“家底”
5名表演者头戴猖神面具,华盖、服饰、道具等都以红蓝黄黑白五色相配,这是省级非遗高淳“跳五猖”;在热情的鼓点中,演员们手持红黄绿三色的“手狮”,跳出了欢腾喜庆的舞蹈,瞬间点燃了全场,这是省级非遗“江浦手狮舞”……开幕式上,来自南京6个涉农区的“非遗”展演,营造出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节日氛围。
在“文化市集”上,集中展示了玉带糕、手工剪纸、民间画、葫芦画、虎头鞋、金箔等数十种南京非遗。老、中、青三代非遗传承人也走进了“非遗小剧场”,讲述非遗故事。
鞋头镶有刺绣、珠子,用缎面做成的精美虎头鞋,也成了不少市民游客送“百日礼”“周岁礼”的好选择。
纯正“乡村味道”走上城里舞台
对于喜欢“买买买”的市民游客而言,年货大集则让他们收获满满。本次活动汇聚了各区乡村精品农副产品、特色小吃、年货等产品,如溧水的玉带糕、李巷的豆腐、六合的活珠子、腊梅香肚等,将乡村新年赶集场景搬进城,让更多市民尝到纯正的“乡村味道”。
六合龙袍程二农庄的老板程平,带来了自家制作的咸鸡咸鹅活珠子,还有蟹黄汤包,卖得都非常好。“这样的活动给了我们露脸的机会,通过市民口碑相传,带来了很大的客流量。”
据介绍,此次活动是在原本“美丽乡村欢乐汇”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升级。“美丽乡村欢乐汇”是以展示乡村民俗风貌、提升农副产品销量为载体的南京大型乡村振兴类文化活动,今年是第4年举办。这一品牌活动带动了更多市民游客走进美丽乡村,感受节庆风俗,促进了富民增收。主办方数据显示,仅17日—19日3天,总“进账”就达210万元。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子俊
- 非遗公开课温暖了宅家生活2020.03.15
- 治水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水环境提升工作怎么干2020.03.09
- 溧水“非遗”玉带糕传承人郭晓明:日产700斤2020.01.23
- 传承非遗从娃娃抓起 “留左大鼓”敲敲打打闹新春2020.01.20
- 【网络述年】乡村年俗文化节暨“明”俗·南京春节文化市集收官2020.01.20
- 南京民俗文化节走进校园 小学生跟着非遗大师学捏面人2020.01.20
- 跟着非遗大师学捏面人 南京小学生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020.01.19
- 【网络述年】第七届南京民俗文化节开幕 “老鼠嫁女”巡游啦2020.01.19
- 第七届南京民俗文化节开幕 “老鼠嫁女”巡游啦2020.01.19
- 招高徒传精艺,免“银两”传非遗 七旬传承人讲灯彩故事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