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贺词“吉祥如意”最初是让人挠痒痒?年味的“秘密”都在这场宫廷大展中
恭贺新禧、吉祥如意……这些都是人们挂在嘴边的新年贺词,然而有谁曾想到2200多年前,这些新年贺词的背后,竟然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风马牛不相及的意义!单一个“如意”就够让我们懵圈了!
1月19日,江宁织造博物馆迎来了新年首秀大展——由南京市博物总馆、沈阳故宫博物院主办的《来自盛京——清代宫廷生活艺术展》。出乎你意料的“秘密”都在这场宫廷大展中!
“如意”2200年前只是让你欢乐的工具
展览大厅中间,一件龙袍尤为吸人眼球。“这是乾隆皇帝御用的袍服。”沈阳故宫博物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方硕告诉记者,清代帝后的服饰配饰名目繁多,沈阳故宫所藏的此类物品,均由清廷内务府造办处和江南三织造等地承做,技艺精巧、设计华美,充分体现了清代盛世的皇家审美风尚,“这件袍身在黄缎地上彩绣云蝠纹、寿字,九条平金龙及十二章纹,下摆绣海水江崖、立水。”
相比之下,一件并不算起眼的“如意”差点就要让人错过。“一件如意式铜香薰,曾是清宫中代表吉祥的实用品,如意形的铜盒内放置香料,镂空的位置散发香味,可调节室内空气。”这件看似平常的摆件,却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如意,在宫中的使用频率特别高。但在古代如意起是用来瘙痒的,相当于痒痒耙、挠挠乐。”“如意”的名称源于秦汉时期的一种瘙痒和掏耳器具,因手不能到处以其代劳,可尽如人意,故有如意之雅号。“如意的名字起得好,如人意。”方硕解释,清宫如意取其造型寓意吉祥幸福,一直留用到了今日,成为现代人的祝贺词。
不仅如此,如意在清代宫廷之中,到了后期还有更多的寓意。“皇帝选后妃的时候,如意如果交到哪位入选秀女的手上,谁就是皇后,其他人的话是送荷包的。后期在宫中,如意也相当于是一种特别流行的礼物,比如皇帝有什么好事的话会赏赐大臣如意。包括往来之间,送礼的话也会把如意当成是一份非常珍贵礼物。”方硕告诉记者。
吃着火锅过大年不忘食品安全
沈阳故宫是清入关以前的“盛京”皇宫和迁都北京后多位皇帝东巡的行宫,沈阳故宫珍藏的生活起居品形式多样,显示了宫廷帝后生活情趣的闲适优雅和华美精致。而此次在宁展出的沈阳故宫所藏的95件套精品文物,不仅展现清代社会手工业制作工艺的发展水平,再现当时宫廷生活的富贵奢华与皇家气派
展览对清代宫廷生活进行的诠释,不仅有服饰佩饰,更有食用器皿、生活起居、清宫陈设等方面。
记者在展览中找到了一款类似现代人过年过冬常用的“小火锅”。“这个火碗就是火锅、干锅之类的器皿,上面的大碗是用来盛放食物的,下面的小架或者小碗就是用来盛放酒精类的燃料的,点燃之后加热食物使用的。”方硕告诉记者,清宫的食用器皿制作极为考究,以金、银和瓷器为多,“一是因为金银有很好的延展性,适合于造型。二是由于金银材料价值昂贵,能够显示皇家的威严与地位。此次展出的银镀金寿字火锅碗盖顶部饰以镀金宝珠,盖身和碗身均满饰金色寿字。另外银在宫廷应用广泛,还用于检验食物安全。”
此外,一件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珐琅器中唯一一件国家一级藏品也来到了南京。“一件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它就是清代宫廷中典型的陈设观赏器,其通体由精细的掐丝珐琅工艺制造,做工精美。”方硕介绍。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4月18日。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婕妤 实习生 姜亚南
- 以艺抗“疫”,秦淮灯会网上展览2020.02.14
- 这场展览,带你看遍南京新春民俗文化2020.01.20
- 【网络述年】金陵美术馆新年推出六大展2020.01.20
- 梅花谷“新妆”迎新年,快来钟山风景区观梅看展2020.01.19
- 沈阳故宫近百件文物在宁展出2020.01.19
- 【网络述年】“十二兽首圆中国梦”展览走进玄武湖引瞩目2020.01.19
- “鼠”你最稀奇!南京植物王国迎来“本命”成员2020.01.19
- 竹刻名家张泰中作品展开幕2020.01.06
- 首次露面的文物“鼠”大有讲究!南博生肖压轴特展“瑞福鼠”来了2020.01.05
- “大桥记忆”展回归南京 老中青三代画家“再画大桥”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