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互相蹭课,好的大学没有壁垒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好的大学没有壁垒,大学教育应该是思维与思维之间的碰撞。
13日,清华北大接连“官宣”,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北大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的27门课,清华开放以理工科为主12门课程。两校开放的课程都可以说是“诚意满满”。(1月14日《北京晚报》)
学生们直呼“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去隔壁上课了”也有不少网友直呼羡慕,希望自家学校也能推出这样的课程。清北的强强联合加强了教学资源共享,为我国大学教育做出了典范,事实证明,这也是大家所期待的“大学”。大学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特色学科,大学与大学间取长补短,既能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更能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北大和清华将智慧的结晶交融,将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给学生的成长途中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我国大部分大学都是以大学城的形式建设,大学与大学间距离近,也不乏好大学的存在,那么是否能够效仿这种形式,让教学资源共享,更多的学生能到更优质的平台,接受更好的教育呢?众所周知,大学的门槛是通过高考设立的,但并不意味着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没有资格去好的大学“蹭课”,大学本就是学术氛围最浓厚的时期,让学生们利用这个时间拥有更多选择权,学习到更多知识,岂不妙哉?更何况还会有许多对其他学科也感兴趣的同学,往往在自己专业“选课无门”,开放选课也能让多种知识融合,完善自己知识体系,打破思维壁垒,对待问题也能采取全新的视角,这才是育人之本。
也有人质疑这样的做法会加大大学生素质差距,其实我国线上早已存在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课上学习系统,全国高等学府都在上面发布了本校的王牌课程,很多国家精品课程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甚至都不用出门“去对面”,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再者,这些网络课程不仅免费,还像真正大学一样有自己的学习考核机制,要拿到结业证书必须参与期中、期末课堂等测验,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备的系统和平台。所以说,知识的大门向所有人开放,没有学习途径大多只是“借口”罢了。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好的大学没有壁垒,大学教育应该是思维与思维之间的碰撞,当人文社科遇上“硬核”理工,将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我们拭目以待。
- 秦虹街道打造“社工之家”:开设心理减压课程,为社工集体减压2020.01.21
- 还想混日子?清华等高校公布上千名学生退学名单2020.01.19
- “蹭课”制度化当不限于北大清华2020.01.17
- 试试同时“读”北大和清华 现在机会来了!2020.01.14
- 北大清华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 互认学分2020.01.14
- 鱼和熊掌可兼得 北大清华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2020.01.14
- 高校怎样上好“关键课程”2020.01.05
- 连续8年推进课程基地建设 教改“江苏经验”全国亮眼2019.12.23
- 北京大学:撤销冯仁杰教师资格,予以解聘2019.12.12
- 3000名菁英人才 “新农菁英”课程库人才库上线20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