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的习惯》全新出版
出版方供图
南报网讯(记者 解悦)英国史学巨擘爱德华•汤普森于学术和政治生涯晚期写就了一部重磅作品《共有的习惯:18世纪英国的平民文化》,全景呈现了18世纪被资本主义破坏的底层生活方式。汤普森提醒我们注意,当时的英国并非是一个“有教养且从事商业的人民”居住于其中的欣欣向荣的消费社会,而是一个平民最终失去其土地的世纪。
平民文化开始兴起
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开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资本主义逐步兴起。英国的家长制统治面临危机,处于社会上层的乡绅贵族对劳动力的控制正逐步减弱,平民对乡绅的从属关系也逐渐衰微。
汤普森重构当时社会的基本格局,不同于我们过去所认为的,不同的阶级利益水火不容,他提出,当时社会可看作是一个作秀与反作秀的戏台,乡绅与民众处于相互制衡的关系之中。乡绅贵族通过象征性表演,尽力维持着日益衰微的霸权地位,而底层平民则借反作秀表明态度。两个阶层之间存在着一种奇特的互动。“存在这样一种感觉,即统治者和群众相互需要,互相监视,在彼此的观众席上作秀和反作秀,缓和着彼此的政治行为。英国统治者尽管不能容忍自由劳动者的不服从,却在实践中表现出使人感到意外的对于民众骚乱的认可。”
就在这样的关系之中,一种平民文化开始兴起,成为下个世纪工人阶级形成的先声。
发现人性更多可能
旧秩序土崩瓦解,新秩序尚未获得权威,底层平民在抵制圈地运动,反对自由市场,逃避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诉诸的却是往日的传统与惯例,而在这其中,汤普森又以深刻的洞见提出了“道德经济学”的概念。
粮食骚乱是18世纪一种普遍和常见的民众抗议。汤普森认为,这一时期的粮食骚乱是极为复杂的民众直接行动形式,它有纪律并且有清晰的目标,甚少出现非理性的趁火打劫。说骚乱是为暴涨的物价、为商人的违法行为,或者为饥荒所激发,当然是正确的。
由于资本主义或者说“市场”改造了人性和人类的需求,汤普森认为,我们永远不会回归前资本主义的人性,然而,它那不同的需求、期望和规范,可以提醒我们重新认识到人性的可能性有多么广泛。
提供历史镜鉴
18世纪的英国,上层的乡绅对底层平民文化的改革遭遇了顽强的抵制,平民通过捍卫习惯来捍卫自己的文化和权益,平民文化和贵族文化之间拉开了极大的距离。而正是对这一平民文化的研究,成就了汤普森晚期继《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之后又一部里程碑力作。
当下世界,全球化让人才与资金自由流动,而科技的迅猛发展也让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当全球性遭遇地方性,当一国之内各阶层之间无法平等共享全球化利益之时,底层民众的抵制竟与二百多年前英国平民抵制上层精英资本主义改革的故事颇为相似。《共有的习惯》全新再版,或可为我们思考当下问题提供历史镜鉴。
- 留存城市记忆!南京市档案馆接收一批珍贵档案捐赠2020.01.15
- 江苏新“小高考”结束 化学、历史两科权威点评来啦2020.01.13
- 《绝境铸剑》央视播出 再现小人物英雄成长记2020.01.10
- @南京人 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陈资料、实物征集启动2020.01.07
- 《改变世界的书》:见证书写在历史中的传奇力量2020.01.06
- 又熄了三盏!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77人2020.01.03
- 中日历史老师同讲历史公开课 “和平需要我们一起维护和继承”2019.12.27
- 回顾奥运历史 感受奥运精神 2019.12.20
- 汤唯《大明风华》更像在讲“家长里短”2019.12.18
- 看尽古今丝路繁华!南京,默默用云锦编织属于自己的丝绸历史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