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发凉肿胀会被截肢? 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随着冬季气温的下降,很多老年人开始出现活动后腿部酸疼肿胀,甚至走路一瘸一拐。许多人认为是受凉了,“老寒腿”发作了,是关节炎的毛病。南京市第一医院专家提醒,没这么简单,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日前,第一医院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患者刘大爷85岁,平时喜欢抽烟喝酒,一年前,就因为突然出现右脚和右小腿肿胀的问题,被发现患有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在当地医院做了下肢血管彩超,医生告诉他患有“双下肢动脉多发硬化斑块形成,双侧足背动脉重度狭窄”。这个月,刘大爷的右下肢又出现疼痛,甚至还出现足趾溃疡,局部皮肤出现了暗红色的问题,疼痛越来越重,连走路都成了问题。刘大爷赶紧来到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进行诊治。
“通过下肢动脉CT检查发现, 刘大爷右股浅动脉多发节段性中-重度狭窄和段短闭塞,双侧胫前动脉和腓动脉多发阶段性重度狭窄和闭塞,双侧胫后动脉完全闭塞。”该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楼文胜介绍说,“抽烟喝酒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加上年龄因素,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随着斑块不断增大,管腔逐渐狭窄,管道通畅性受到影响,流向下肢的血流就会减少,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时,供应下肢的血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如不及时恢复下肢血液流通,很快就会出现脚趾坏死范围扩大和细菌感染,需要截肢才能挽救生命。”
让刘大爷难以想象的是,仅凭医生手里的一根细细导管,让自己本需要考虑截掉的一条腿得以成功保留。术后造影显示:右股浅动脉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管壁光整;右胫前动脉及右腓动脉管腔恢复通畅,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手术后的短短三天,腿上因血管堵塞而肿痛的肌肤已经完全正常,而伴随已久的疼痛感也神奇消失,已能下地行走。
专家提醒,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吸烟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彻底戒烟,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等,也是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措施。在饮食上,人到中年应避免经常进食过多动物性脂肪及胆固醇,多吃新鲜蔬菜、豆类、豆制品、植物油、各种水果等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饮食宜清淡。
- 冬季饮食切不可“贪热” 专家提示警惕“吃出来的癌症”2020.01.01
- 儿童冬季养生 试试这三道美味汤方2019.12.27
- 专家提醒:冬季谨防一氧化碳中毒2019.12.24
- 需求与日俱增 冬季旅游如何才能“热”起来? 2019.12.20
- 冬季干燥 洗澡不要那么勤2019.12.19
- 冬季过敏性鼻炎怎么破?2019.12.18
- 冬季警惕脑血管疾病 早期迹象或警示癌症2019.12.16
- 伪装成春天的冬天即将现出原形 气温直降8~10℃2019.12.16
- 冬季水痘高发 咳嗽、打喷嚏都有可能传播病毒2019.12.11
- 冬季痒痒痒?这些妙招助你解决皮肤瘙痒!20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