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村到百强村 找对路子放手干土里刨出“金疙瘩”
从穷村到如今的百强村,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党委书记张映怀:
找对路子放手干 土里刨出“金疙瘩”
青龙社区变了!这个曾经村贫、地贫、人贫的穷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村民们都说,青龙能有今天,多亏了有老张。村民们口中的老张,就是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党委书记张映怀。22年来,他用满腔热情带领全体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将这个青龙山脚下的经济薄弱村,变成了富裕兴旺新农村。
1997年,作为本地人,张映怀当选为青龙村党支部书记。尽管对村里情况比较熟悉,但真正接手后,他还是心头一惊:人均年收入徘徊在6000元左右,村集体年年负债,5个村办企业也处于亏损状态。
拔穷根,就要找到症结。青龙是传统的农业村,经过一番调研,张映怀发现,村民们大都以种植水稻为主,但这里属于丘陵地带,水稻产出较低,尽管精耕细作,经济效益却不高。
真脱贫,必须找对路子。张映怀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有当茶厂厂长的经历,青龙这个地方的气候、土质非常适合茶树生长,青龙要改变贫困面貌,就要“腾笼换鸟”,改种茶树等高效作物。
说干就干,张映怀带着村“两委”干部,一家一家跑,鼓励村民种植茶树。可是,原先赖以生存的水稻田要被刨掉,新种植茶树又不知道收成怎样,村民们没人愿意。张映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既然想透了、认准了,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为了鼓励村民参与,张映怀和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在村集体有限资金中设立专项补贴,对种植茶叶的村民每亩补贴300元,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就这样,从没人愿意种,到一户带一户,如今,青龙一半以上的农户都有茶园,总面积近千亩,每亩纯收入达4000块钱。祁克荣是村里的茶叶种植大户,“因为张书记的鼓励,我才能慢慢发展到200多亩的种植面积。”祁克荣还开办了茶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雇了20多人,每年收入达到上百万元。现在青龙,像这样的家庭农场主有近10个,他们通过规模经营,成为致富带头人。
种茶只是第一步,张映怀清醒意识到,青龙要实现“腾飞”,需要有整体规划,发展更大的产业。2006年,在区里的支持下,青龙村级道路升级改造完毕,方圆10平方公里,全部铺就宽敞整洁的沥青马路。以此为契机,张映怀带领“两委”班子开始了新规划。整个青龙被分为五大经济发展板块,即东面的千亩茶园区,南面的千亩瓜果蔬菜区,西面的千亩风景林观赏区,北面的千亩工业集中区,中心地带的千亩旅游农业休闲区。“五个千亩基地”工程架起了青龙的“腾飞路”, 做强做优景业百果园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鑫淼丰收节等农业旅游项目蓬勃发展, 32家企业先后落户工业集中区……青龙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连续11年被评为全市综合实力百强村,2016年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青龙发展的背后,工业集中区的贡献功不可没。”社区党委副书记骆春英介绍,要引入这些企业实属不易,当初为了吸引企业进驻园区,张书记多次跑到外地宣传推介,最终凭借“老黄牛”的韧劲和真诚实在的为人赢得了企业的认可。率先入驻的南京友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鹿立云说:“张书记是个干事的人,我信他。”友西科技首期投资1000多万元,经过这些年发展,已壮大成为年销售额超亿元、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有了这样的一批产业板块和投资项目助力,青龙集体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从上个世纪末的年年负债,提升至目前集体年收入15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更要让环境敞亮起来,让大家日子美起来。近年来,青龙持续整治村容村貌,让村民们得实惠。今年,又启动了以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环境不良习惯等为内容的“三清一改”工作,让村庄环境更美;落实“八补二分红”福利,对61周岁以上老人定期发放补助和分红;开展特困学生与企业“大手拉小手”结对帮扶。“起先,如果是自家院子前后的垃圾,我们都会自己清理,对于道路、池塘等处的垃圾,大家并不积极。”村民高保卫说,看到老书记带领党员干部有事没事就在外面清理,百姓看在眼里,也逐渐自觉加入了行动的大队伍。
如今,青龙社区的百姓富了、环境美了、民风也更加淳朴,面对这样的成绩,张映怀没有沾沾自喜。他说:“社区是船、人心做桨。下一步,我们还要推动青龙的环境继续提升,加大生态农业发展投入,把民生实事办好,努力让村民更富裕、环境更美丽。”
- 南京居民村民上阵 坚守防控前沿 2020.02.02
- 期待!溧水青圩马灯停演15年后再度跳起来2020.01.22
- 鼓楼小市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好不好 老百姓说了算2020.01.16
- 股改村,发了!浦口后圩村村民喜获红利474万余元2020.01.16
- 家底厚了村民富了 浦口后圩村民分红474余万元2020.01.15
- 一起创业自力更生 5户孤儿家庭组成最美一家人 2020.01.15
- 南京栖霞东阳社区给2316位村民发福利 2020.01.15
- 城南最大老小区社区创业大赛,大学生和缝纫工打擂台2020.01.14
- 新春走基层丨南京最后一个脱贫村高淳临湖村“摘帽以后”……2020.01.13
- 【暖新闻】南京首个红色助老餐厅开业,老兵创业服务高龄老兵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