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5家助餐点试点“刷脸”用餐
记者近日从玄武区民政局获悉,玄武在5家助餐点试点人脸识别助餐技术,可实现线上扣款、充值、查询等多项功能。
“刷脸”用餐的毕志武。 本报记者 邓露洁摄
玄武5家助餐点试点“刷脸”用餐
可实现线上扣款、充值、查询等多项功能
南报网讯 (通讯员 项绍军 记者 邓露洁) 站立在屏幕前,点击“人脸识别”,“刷脸”成功后即可领走餐食。记者近日从玄武区民政局获悉,玄武在5家助餐点试点人脸识别助餐技术,可实现线上扣款、充值、查询等多项功能。
昨天上午10点半,家住大石桥社区的居民毕志武来到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前台。站立、刷脸、读取、扣款,1分钟时间不到,程序后台数据录入完成。毕志武乐呵呵地和工作人员打了个招呼,踱步去休闲区等待午饭。肉圆、西红柿炒鸡蛋、千页豆腐、肉汁萝卜……不多时,一份热乎乎的午饭端至他桌前。
“人脸识别设备在11月初‘上岗’后,用餐的老人基本都适应了‘刷脸’就餐过程。”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吴梦介绍,每天来用餐的老人数量大约在30人次,年龄较高。过去,老人用餐时忘带助老卡,工作人员需用笔记本另行记录,管理不便。现在,老人吃饭不用带卡,直接“刷脸”吃饭,所有数据同步上传至区级、市级平台。
如今,人脸识别助餐设备已在玄武区新街口街道、红山街道、玄武门街道等5个人流量较大的助餐点内率先试点。据玄武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王云介绍,除身份识别外,该设备功能优化,可实现线上扣款、充值、查询等更多功能。
试点以来,设备还结合实际运行状况不断更新。记者在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餐点看到的已经是第3代产品。起初,因光线较暗,脸部识别时间较长,设备改进后在顶部增加灯光,保障识别快捷顺利。单屏的设备也改进为双屏,对外面向老人群体,对内面向工作人员,屏幕内容一致,两方均可操作,老人可直观查看身份、账户、扣款等信息。设备试点运行一个月以来,总计录入近80名老人信息。
“‘刷脸’用餐保障了老人身份真实性,有效监管助餐点运营情况。”王云说。未来,设备还将结合助餐点需求不断完善功能。如,录入志愿者面部信息绑定相关老人,送餐上门也可以“刷脸”支付。5家助餐点试运行成功后,人脸识别助餐设备将在全区助餐点中逐步推广。
- 东山街道率先使用AI人脸识别,戴口罩也能精准排查2020.02.12
- 今年春运 仅凭身份证就能方便地刷脸乘大巴了2020.01.08
- 警惕!人脸识别背后的“盲区” 2020.01.07
- “刷照片”也能开门!警惕人脸识别背后“盲区”2020.01.07
- 坐电梯需“刷脸” 转租者限制使用2019.12.26
- 3D面具骗过人脸识别?软硬件联手确保支付安全2019.12.23
- “熊脸识别”野生大熊猫: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出新招2019.12.22
- 民警通过走失人员人脸识别帮9旬老人找到家人2019.12.18
- 当心!挥手照片可能泄露指纹信息2019.12.09
-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笔试举行 区块链人脸识别入考题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