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为啥是三横一竖,这个系统将揭秘汉字本源
“王”字为什么是三横一竖?
“甲骨文数据库”预计明年年底前完成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作为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这些3600年前商代人的“占卜记录”再度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学界的研究热情。昨天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殷墟甲骨文全文数据库”负责人、河南大学教授王蕴智做客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品牌活动“状元大讲堂”,主讲《甲骨文的故事》。
“汉字是中华文怀延绵不绝的重要载体和证据,解决了‘汉字从哪里来’的问题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而甲骨文研究则是揭开这一问题的钥匙。”王蕴智教授举例说,例如“王”字,在商代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写作“刀刃向下的斧钺形状”,只有两个“横”,而钺是一种大斧,比商代更早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权力与权威的象征。而在商代祖甲时期的甲骨文中,“两横”变成了“三横”,奠定了今天“王”字的写法。
另一个“人”字,虽然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在甲骨文中“一撇”较短代表“上肢”、“一捺”较长代表“下肢”,表现的是人体的侧视图。而“大”字则与今天的写法几乎无异,表现的是人体的正视图。值得一提的是,“尸”字在甲骨文中写法几乎与“人”字一样,只是代表“下肢”的“一捺”是弯曲的。这是因为“尸”字本意代表“睡觉”,代表“尸体”则是“屍”字。“这是汉字简化中造成的‘错别字’。”王蕴智说。
王蕴智教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目前共发现了4100个字,其中可以辨读出含义的约2000个。目前,王蕴智教授的研究团队正在承担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的核心子课题《甲骨文全文数据库及商代语言文字释读研究》。“数据库建设将收录所有发现的甲骨文字头,预计明年年底前完成,届时将上线供大家查询,认识我们汉字的本源。”
- 南航新型中药煎煮系统日处理处方3000张 首批两万包中药已发湖北2020.02.23
- 南京应急管理“181”系统上线 监管部门随时“监护”2020.01.16
- 慢行系统助出行2020.01.03
- 诊断难、治疗难 !江苏将建罕见病患者数据库2019.12.30
- 三成罕见病患者活不过5岁?江苏将建立罕见病患者数据库2019.12.28
- 我国北斗三号系统将于2020年6月前全部建成2019.12.27
- 甲骨文数字码字库出版,方便普通人检索输入2019.12.25
- 苹果更新iOS 13.3版本系统 加入“父母控制”功能2019.12.12
- 想不想试一试?用远古文字写篇“小作文”2019.12.11
- 中国首台百千瓦级船用燃料电池系统诞生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