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霸屏 张译实力诠释“一人千面”
《光荣时代》剧照。 北京卫视供图
接连亮相《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光荣时代》
10月霸屏,张译实力诠释“一人千面”
南报网讯 刚过去的10月份,演员张译可能是观众“最熟悉的面孔”,从电影银幕到电视荧屏,都有他“霸屏”。他主演的两部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均创下票房佳绩,正在北京卫视和江苏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光荣时代》,他饰演的公安干警郑朝阳又深深打动了观众。作为一名厚积薄发的演员,张译用实力证明“有一种演技叫改头换面,有一种演员叫一人千面”。近日,张译接受记者邮件采访,讲述角色塑造背后的故事。
用敬业精神演绎每个角色
三部作品、三个角色,都在10月亮相,张译的演绎让观众明白,什么叫做演员的“一人千面”。
《我和我的祖国》中,张译出演《相遇》短片,短片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为背景,讲述国防科技战线无名英雄的故事,他们隐姓埋名、远离至亲至爱之人,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为了更好地接近角色状态,张译闭关10天减重15斤。片中他有很长一段戏戴着口罩且没有台词,只能用眼神展现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如此大难度的表演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观众称他有着“口罩都遮不住的演技”。
《攀登者》中,张译塑造了登山队员曲松林。他不惧严寒,光脚踩在雪地里好几个小时,只为还原真实情况下登山队员的艰难。
到了《光荣时代》,张译化身热血的新中国第一代公安干警郑朝阳,怀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斗志昂扬地投身于崭新的刑侦事业。这部剧的拍摄从寒冬延续到酷暑,张译回忆:“那时候北京已经很热了,我们还要穿着棉衣和皮靴,表面上看着光鲜亮丽,实际上帽子里、领子里、胸口、后背全是汗水,身上有好几条水道,像虫子一样在爬。”全剧组对他的评价是“十分敬业,简直是敬业的N次方”。
用文字梳理生活构建人物
想要刻画好每一个人物,除了不怕苦,更需要用心揣摩。“不管拍摄有多晚,我都会记录下当天的工作情况和内心感受。”文字陪伴在张译左右,在梳理生活的同时也成了他构建人物内心、丰富角色心理的利器。
比如《光荣时代》里的郑朝阳这个角色,张译进行了细致的案头分析,认为他“表面看起来玩世不恭、内心却是一团火,这一点我很喜欢,他会给人一种冷热交替的感觉。从人物角色上说,有了这种情绪变化,人物就会变得好看,就像我们吃东西喜欢外焦里嫩一样。他的这种特别性给了我更为广阔的表演空间。”他真诚希望在剧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能为观众展现新中国第一代人民公安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为和平所付出的努力。”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张译认为,对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观众的认可,无论怎么样的成绩都是观众给的”,对于观众提出的一些中肯评价,他也会细心留意,争取下一次表演达到更好的效果。张译始终对表演怀揣敬畏之心,兢兢业业演戏,扎实打磨演技,期望为观众留下更多满意的角色。
用饱含正能量的作品激励更多人
张译曾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的一员,将最珍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军营。也正是凭借军旅剧《士兵突击》,饰演史今班长的张译走进观众视线,他的演艺之路才算真正开始。他说:“刚出道那几年,每天都在不停地跑组,根本就没戏可演,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工作。所以十分珍惜现在,我喜欢待在剧组,有工作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幸福的。”
2015年,张译凭借“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2017年因出演都市商业剧《鸡毛飞上天》获得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包揽“影帝”、“视帝”称号,从无人问津到满堂喝彩,张译的每一次成绩都实至名归,他所出演的作品在质量上堪称精良优质的典范。
军人出身,让张译在作品的选择上十分注重品质,“对演员来说,题材、剧本、主创团队、各个制作环节都是考量因素,我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些好角色,接戏时也会考虑角色是否和之前不同,是否有好的发挥空间。”他坚持要传递给观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与价值观。
本报记者 邢虹
- 《陈情令之生魂》角色海报发布 2019.10.25
- 张译:让观众认可方能凸显演员的价值2019.10.24
- “老兵”张译首演第一代人民公安 军人情怀融入血液2019.10.22
- 《光荣时代》热播 张译实力演绎人民公安2019.10.22
- “老兵”张译首演第一代人民公安2019.10.22
- 《光荣时代》开播 主演张译一集连续七次变脸2019.10.16
- 《好莱坞往事》10月25日上映2019.10.16
- 载誉归来的“江苏智造”彩车吸引无数观众——以奔跑姿态传递江苏精气神2019.10.12
- “最强国庆档”票房破50亿 它们贡献率超九成2019.10.10
- 这批主旋律电影,给力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