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换新颜 农民笑开颜
空中俯瞰高淳“水乡慢城”,水网遍布,河道纵横,蔚为壮观。
徜徉在江宁区江宁街道庙庄社区董家村里,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溧水郭兴庄园的粉黛乱子草宛如仙境。
空中俯瞰位于浦口老山里的响堂村,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掩映着步道、风车、草坪。
江宁湖熟一片300多亩的枇杷林是我市近郊最大一片市民自采枇杷林。
六合大圣水芹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占地面积3000多亩,年产水芹约2000万公斤,带动1670户农民增收,年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
谷里水库一网捕获数千斤鲜鱼。
高淳螃蟹“快递”上餐桌。
农业兴则百业旺,农民富则国强盛,农村稳则社会安。70年,南京农村的发展谱写了一部壮丽诗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70年间,从发展农业机械化到科技强农,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从土地改革到取消农业税,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农村环境面貌日新月异。
如今,南京的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致富笑开颜。
阳光洒满希望的田野,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南京还将砥砺奋进,坚定前行。
文/本报记者 李都
图/本报记者 姚强 崔晓 冯芃 吴彬 徐琦 董家训
- 复工复产要多些农民工视角2020.03.12
- 溧水农业龙头企业成稳产“压舱石” 2020.03.11
- 播下希望苗,奏响春耕曲!江苏各地抢抓农时做好农业生产2020.03.08
- 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2020.03.05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春耕“及时雨” 惠农细无声 2020.03.05
- 资金、技术、用工全到位,我市多措并举保农业复工2020.03.05
- 南京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忙2020.02.23
- 江宁区紧跟农时忙春耕,手机成了“新农具” 2020.02.21
- “俺只会种地,保证大家吃饱!”江苏徐州农民兄弟捐出8500斤大米2020.02.17
- 江苏建湖新型农村社区:岸绿水清环境好 农民安居又乐业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