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门瓮城保护与展示工程规划公示
中华门瓮城保护与展示工程规划公示
长干桥从“交通混行”改为“景观步行”,恢复中华门地区历史慢行流线
南报网讯(记者 钟太昌)记者6月13日从市规划部门获悉,中华门瓮城保护与展示工程设计方案正在进行建设项目批前公示。规划方案在对历史、交通、景观三大方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文物本体、恢复核心要素、强化空间轴线、塑造空间节点、协调周边交通、整合周边资源”六大措施。
据了解,南京明城墙距今已有650余年历史,是南京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中华门是明代南京城墙十三个京城内城门中现存最大、最雄伟的一座。中华门及其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众多,是最能凸显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城市区段,中华门则是串联整合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核心节点。
随着岁月的更替,中华门瓮城存在“城墙本体病害严重、机动交通带来安全隐患、历史风貌消失、展示空间不足、展示序列颠倒、周边文化遗产串联不足、交通组织不合理、无法适应当代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2003年,我市就有开展中华门瓮城保护并整体提升中华门以南片区工作的计划,并组织了多轮规划设计和工程设计研究工作,但因当时其南侧区域多为棚户区,实施条件不成熟。如今,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已经初见成效,雨花路两侧地块也已完成征收,新一批规划的南京名人馆等文化项目也将落户中华门以南片区,开展中华门以南片区整体环境品质提升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
规划提出了“保护文物本体、恢复核心要素、强化空间轴线、塑造空间节点、协调周边交通、整合周边资源”六大措施。同时,为严格保护文物本体,保持历史轴线,从保证文物安全角度出发,借鉴西安永宁门及含光门经验,将长干桥从“交通混行”改为“景观步行”,恢复中华门地区历史慢行流线,在中华门瓮城保护与展示工程的基础上开展中华门东西券门通道工程。
在中华门瓮城东券门与中华西券门处新建南北向过河通道,一方面有利于彻底消除车辆通行转弯过急的安全隐患,保护中华门瓮城与城墙安全;另一方面,新建的两条跨秦淮河通道宽度小于长干桥,并在形式、风格、体量、材料等方面弱化与城墙的关系,对城墙历史景观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程度内。
同时,现有长干桥完全改造为步行景观桥,不仅为城墙及长干桥展示提供了最佳展示空间,并且,实现人车分离,有利于改善文物本体环境,也有利于组织各种交通方式流线,为居民生活出行提供了便利。
- 中英双语纪录片《中国城墙故事》全球开播2019.06.14
- 中华门瓮城保护与展示工程规划方案公示 2019.06.14
- @南京人 中华门瓮城有新规划了!你的意见很重要2019.06.13
- 科创王者之战!6月28日,南京“决战紫金之巅”2019.06.12
- “中华门·好声音”宣讲团“流动党课”获好评2019.05.22
- 中华门越城天地项目 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2019.02.23
- 中华门“巨无霸”真的来了 将建文化旅游特色街区2019.02.22
- 【网络中国节】大年初一晚“南京12分钟”霸屏!惊艳中国年2019.02.06
- 书写金陵春 幸福中国年2019.01.28
- “城墙影集”500张城墙旧影讲述“岁月传城”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