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重要的是“适应性”
农业产业扶贫,最重要的是“适应性”。也就是说,产业要在这个地方活下来,不是适应这里的水土就行,还要适应这里的“乡土”。“适应性”就是要有“乡土性”,这是一个非常有社会学味道的大问题。很多人不懂社会学,只是去算数字账,搞起来就会吃亏。现在有很多投资方,从村里包了很多地,看到什么赚钱就大规模种什么,最终却很难赚到钱,原因就在这里。
产业扶贫是扶贫的关键问题,但是真正做得优秀且长久的产业少,好多产业都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只算经济账,眼睛里没有“人”、没有“农民”。如果搞产业不用当地的农民,而是用外地人或机器人,则另当别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飞舟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淮安金湖“多元”增收让百姓幸福满满2019.05.30
- 11个暗访组进村暗访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9.05.30
- 京东云(南京)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2019.05.27
- 京东云(南京)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2019.05.27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重大项目为南京高质量发展蓄足后劲2019.05.26
- 麒麟科技创新园亮相2019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2019.05.26
- 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宁举行2019.05.26
- 重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蓄足后劲2019.05.26
- 2019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宁举行2019.05.25
- 江宁揽20个未来网络项目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