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暨创业大赛举行
南京市第二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暨创业大赛举行
125名乡土手艺人上“擂台”比拼绝活
记者 毛庆 摄
南报网讯(记者 毛庆 通讯员 潘露)切割薄如蝉翼的金箔、一团陶泥“秒变”娃娃——今天,南京市第二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暨创业大赛在六合区拉开帷幕,125名选手围绕南京剪纸、秦淮灯彩、南京泥人、金箔技艺、珠宝加工、美容等6个具有南京特色的传统技艺技能项目展开角逐,精湛的手艺让人大开眼界。
58岁的栾清明和31岁的栾伟平是南京泥人赛场上的“父子兵”。“捏个黄瓜、茄子两三分钟就能搞定,如果复杂点的人物,比如光头强,最多需要半小时。”栾清明告诉记者,他是溧水的一名小学教师,因为喜欢,父子俩从10多年前开始学习泥人、面塑,从开始的自学摸索,到现在的技艺稔熟。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受到网络的影响,都坐不住。而他可以排除外界的干扰,静下心来,创作自己喜爱的面塑作品。
这次泥人比赛的主题是“欢天喜地庆国庆”,父子俩都不约而同地决定创作一组小娃娃,因为这是他们的拿手绝活。
来自六合中等专业学校的“00后”王景是比赛选手中的“年轻面孔”,她学的是幼师专业,在学校社团学习的捏泥人,“就是觉得很有趣,尤其是当一个作品从手中诞生时。”1998年出生的江苏开放大学学生鲍磊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参赛,他们学的是影视动画专业,泥塑是专业基本功,捏出人物容易,关键是要面部表情刻画到位,一颦一笑需要数个小时打磨。
金箔技艺赛场,现场一片寂静,只听得选手们一丝丝吹金箔的声音。“切箔是金箔技艺中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唯一不能用机器替代的。特别考验制作人的手感和技术。比如需要提一口气,呈直线将薄如蝉翼的金箔吹平整。学徒的时候,光这个吹气就得练上几个月。”现场评委郁萍介绍,每位选手需要熟练地将200片金箔切割成正方形,而每片金箔的厚度只有0.1微米。这个赛场连空调都不能开,防止空调出风口会影响选手发挥。
除了比拼技艺,不少手艺人也借大赛平台推介传统艺术。创业大赛现场,铜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青年雕塑家雷洪涛告诉记者,中国的铜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商周青铜器上的刻画和铭文。南京铜雕技术虽然不是最早,但却因为工艺精湛、刻画精美、寓意深厚以及丰厚的历史气息彰显着独特的文化自信,并于2014年列入市级非遗项目。
“铜很坚硬,铜雕上手很难,不少人学了一半就放弃了。”雷洪涛说,南京目前传承这门手艺的只有他和师傅两个人。他们在浦口不老村建了一个非遗铜雕馆,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了解非遗项目,了解铜雕工艺,带动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并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些非遗项目都承载了传统文化因素,希望得到社会给予更大的关心。
市人社局局长刘莅介绍,身怀绝技绝活的 “能人巧匠”都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战略的宝贵资源。开展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暨创业大赛,是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创造活力,建强具有南京文化和产业特色技艺技能人才队伍的有效手段,是选拔乡土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对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的集中检验。接下来,人社部门将大力支持乡土人才树立作品意识、产品意识、精品意识。通过技艺项目化、项目产业化、产业信息化,推动乡土人才创造成果走进生活、走入市场、走向大众,带动群众就业、创业,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扶持激励乡土人才良好发展氛围。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海外人才创业大赛总决赛举行 二十位硅谷人才来宁创业2019.05.08
- 2019“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总决赛强势来袭2019.05.08
- 创聚六合,创赢未来 南京六合首届创业大赛启幕 2019.05.08
- 海外人才创业大赛总决赛举行 二十位硅谷人才来宁创业2019.05.08
- 2019“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总决赛强势来袭2019.05.07
- 你是乡土人才吗?欢迎来宁秀出传统技艺 2019.05.06
- 南京六合首届创业大赛启幕 目前已开始接受报名2019.04.25
- 南京第二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暨创业大赛5月举行2019.04.25
- 发挥乡土人才“三带”作用 江苏建百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18.12.08
- 浦创杯”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举行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