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发病率高达6.26% 南京医生告诉你为何会增加
儿童多动症发病率高达6.26%
南报网讯 (记者 顾小萍)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作业拖拉、冲动任性……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也许是疾病的表现。4月27日起的一周是我国首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主题为“我不是不听话”。“关爱周”启动仪式上,《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愿景》正式发布。相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就诊率低、治疗的依从性也很低。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目前,我国约有2300万儿童和青少年正在遭受多动症困扰,发病率约6.26%,男孩与女孩发病比例为3—4:1,男孩显著多一些。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柯晓燕告诉记者,这一数据与以往相比是上升的,“原来是4-5%,为什么会增加?相关研究正在提示,这可能和父母生育年龄的推迟、生活方式的改变、屏幕的使用、环境的污染等相关,但尚没有定论。”柯晓燕表示,数据的增高还与当下疾病意识提高相关,“会诊断的医生多了,发现的也就多了。”
如此高的发病率的儿童多动症,却面临着低就诊率和低依从性的问题。柯晓燕介绍,由于公众疾病认知不足,以及儿童精神科医生短缺,我国儿童多动症患儿的就诊率不足10%,确诊后也仅有三分之一的患儿接受规范治疗。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将近50%的家长将多动症归结为天性和态度。柯晓燕呼吁:应推广“医教结合”模式的疾病科普活动,让教师和家长共同担起责任,加强疾病筛查意识,提前儿童多动症的确诊时间:“最容易发现的年龄段是在上学之后。需要就诊往往有两个原因:一是有注意缺陷多动,二是出现功能损害,例如注意力不能集中,出现焦躁、抑郁等情绪。对于儿童来说,到了学龄期有了学业任务,功能损害就变得更加凸显。”柯晓燕说,一旦出现功能损害,治疗难度就加大了,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早发现的关口应前移至幼儿园甚至更早阶段。
在首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期间,全国82家医院、医疗机构会在各地医院、社区、学校开展线上直播课堂、线下科普教育讲座、义诊等活动。此次发布的《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愿景》,希望通过建立医学、教育及多领域共识,提高我国儿童多动症的诊疗水平,帮助2300万患儿摆脱疾病困扰。
- 八成成人疼痛的原因是儿童时期的脊柱异常2019.04.27
- 呵护孩子的童年时光2019.04.24
- 向儿童传授“三从四德”错在哪儿? 专家为你解读2019.04.18
- 5月起 江苏部署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2019.04.17
- “聪明药”被误解成冰毒 多动症儿童还能用吗?2019.04.15
- 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开幕 大咖齐聚南京建邺2019.04.13
- 微评天下(2019年4月8日)2019.04.08
- “儿童食品”真的适合儿童吗2019.04.07
- 南京这一“儿童友好型社区” 珍视每一个童年2019.04.07
- “守护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家庭关怀计划启动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