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校友思政公开课在南航开讲
月球背面着陆到底难在哪儿?我们为什么要登陆月背?4月11日晚,“爱国奋斗·南航担当”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校友思政公开课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讲。
嫦娥四号研制团队走进南航开讲思政课,畅谈时代担当——
仰望星空,我们还要探测木星
“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思政公开课在南航开讲。本报通讯员 王伟 本报记者 徐琦摄
南报网讯 月球背面着陆到底难在哪儿?我们为什么要登陆月背?4月11日晚,“爱国奋斗·南航担当”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校友思政公开课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讲。嫦娥系列探测器及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南航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院士,嫦娥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南航1988级校友孙泽洲,以及2002级校友何秋鹏、2004级校友高珊回到母校,化身“思政教师”筑坛开讲,与母校师生畅谈他们探索星空的爱国故事和时代担当。
“能来母校汇报,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台上的孙泽洲很激动。围绕《人类首次月球背面之旅——嫦娥四号探测任务》这一主题,他从任务概述、科学意义、取得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讲授。
团队攻坚和心态精神是面对挑战难题时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孙泽洲谈到,大力协同是航天人一个很好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大家都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围绕着一个目标去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总师,有时候需要举轻若重,一个事情我一定要重视它。但有时遇到困难也要举重若轻,表现出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对团队的激励。”
孙泽洲还为课堂准备了几个由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拍摄的小视频。“奔跑但不仅限于奔跑,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孙泽洲说,“我们并不是简单重复国外的经验,我们有自己的特点和技术,有自己的创新,所有的过程都是通过实干来实现的。这背后的艰辛、付出和成功,属于整个团队。”
现场对话环节,校友们结合未来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的规划,以及嫦娥四号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在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的主持下,4位嘉宾与南航师生进行了一次难得的“零距离”对话。
叶培建院士向师生们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宏伟规划:“我们还要到火星取样返回,还要对木星进行探测,对木星探测的同时,还将向太阳边际飞行。中国的航天强国梦,将为中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在叶培建院士描绘的航天蓝图背后,是几代航天人的初心与坚守。孙泽洲总师分享了嫦娥四号研制背后的心血和努力,他坦言:“认识一个新的事物就是试错的过程,但航天事业却不会给你很多机会去试错。”在研制嫦娥四号的过程中,除了对中继方案的反复尝试,团队还面临信号品质的问题。历经多个环节寻找原因,二三十人没日没夜奋斗一个礼拜,才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何秋鹏和高珊回忆起了在母校南航的青春岁月,从南航入学、考研,再到毕业进入工作,两人始终坚持初心。“一开始其实也没有想过,航天会跟自己生活发生这么多交集。”高珊说,“在嫦娥团队工作之后,我感觉到航天确实是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
在学生提问环节,不少同学就学习上的困惑和航天知识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面对重担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克服专业不对口的困难?……4位校友结合自身经历和专业知识进行了解答。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孙泽洲与在场师生共勉,寄语青年人将航天精神、南航担当代代传承。
本报通讯员 楠航萱
本报记者 谈洁 实习生 许可馨
- “嫦娥四号”研制团队走进南航校友思政公开课堂2019.04.12
- 南航推出“一人多座”服务 旅客可选择加1到3个座位2019.04.12
- 南航博士生自动驾驶方面研究成果登上《科学》子刊2019.04.10
- 清明节 南航“志友伉俪”故事刷屏朋友圈2019.04.07
- 讲好思政课,守好高校意识形态“责任田”2019.03.27
-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校园引起强烈反响2019.03.19
- 获得数亿元意向订单 南航牵手浦口做大无人机产业2019.03.16
- C919大飞机结构强度团队来南航分享2019.03.05
- 南航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大会 直面人才培养中七大问题2019.02.24
- 上了“诗词大会”的机长毕业于南航 寄语学弟学妹: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