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试水政府购买调解服务
近期,栖霞试水政府购买调解服务模式,帮助郭凤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运作更高效,多了政府助力,郭凤萍和伙伴们活力迸发,调解工作干得更有劲了。
南报网讯 (记者 王聪) 今年79岁的郭凤萍是栖霞的“明星调解员”,20多年间解决纠纷5000多起。近期,栖霞试水政府购买调解服务模式,帮助郭凤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运作更高效,多了政府助力,郭凤萍和伙伴们活力迸发,调解工作干得更有劲了。
郭凤萍是一名老党员,在迈皋桥、燕子矶一带,她“名气很大”,曾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称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甚至讨要拖欠工资、解决心理危机等事儿,她都能给予协调解决,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郭大妈。
“退休后,我考虑到街道、社区的矛盾纠纷不少,就组织了一个工作队,帮助化解矛盾。”郭凤萍介绍,2011年7月,她挂牌成立了“夕阳红”人民调解工作室。2017年7月,在栖霞区司法局和迈皋桥街道的支持下,成立了“凤萍”法律公益服务社。
现在,服务社里共有三名成员,包括郭凤萍,另外还有一个老党员、一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我自己有退休工资。但有时会发愁他俩的收入和生活。现在好了,迈皋桥街道以政府购买调解服务的方式给了我们支持,一年有20万元左右。”她说,服务社到燕子矶街道开法律讲座,或者进社区做活动,燕子矶街道都会给补贴。去年,她和团队人员先后完成了162件格式规范完备的人民调解卷宗,递交区司法局核验录入。每份卷宗团队可以拿到80元资助。
郭凤萍感慨,政府购买服务的创新举措,促进了团队增加“年轻血液”,处理的矛盾也能“年轻化”,自己也增添了活力。最近,有居民反映网上购物陷阱坑人,郭凤萍对于移动支付、网上购物不熟,但团队里学法律的大学生熟悉这些。有了法律专业的同事助力,服务社的调解业务,也由单纯的人民调解拓展到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多项职能。
栖霞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该局购买服务费用达260万元,涉及人民调解工作室的费用有80多万元。全区目前有20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引入政府购买服务的创新工作机制后,培养了更多“能干事”的优秀调解员,更好地融和邻里情、化解群众矛盾。
- 我市70多名选手比拼调解仲裁技能2019.04.10
- 郭新明:建议设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2019.03.14
- “南京好人”刘宇:带病工作获赞2019.03.04
- 广西顾客咖啡店拍照不点单被收费 工商调解退钱2019.02.20
- 栖霞“栖事宁人”品牌创调解新格局2019.02.18
- 栖霞“栖事宁人”品牌创调解新格局 2019.02.18
- 栖霞创“栖事宁人”品牌建调解新格局2019.02.17
- 南京继续位列全国百城法治政府评估第一方阵2019.02.15
- 处理“霸座”不能总是调解了事2018.12.26
- 程桥街道:发挥银发人才优势 打造“五老”调处品牌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