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乡村振兴契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抓住乡村振兴契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 杜春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南京走出了一条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鲜明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从总体上看,南京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已转变了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就各区而言,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所辖6区(栖霞、江宁、浦口、溧水、高淳和六合)的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差别较大。分层来看,存在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栖霞区和江宁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第二梯队为浦口区和溧水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居中;第三梯队为高淳区和六合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低。
在此基础上,建议南京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要契机,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社会治理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打造南北农业产业带,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产业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引擎。南部(江宁、溧水、高淳)适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江宁可大力发展产业融合的高端农业,探索形式多样的现代都市农业形态;溧水、高淳可结合丘陵地貌和两湖优势,注重发展服务于周边城市的地方优势产品。北部(栖霞、浦口、六合)可发展沿江生态农业,加快农业生态技术的应用,建设生态优质、环境优美、功能优化的沿江生态农业保育带和绿色生态农业区。
二是整合部门力量,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治理体系。环境保护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可将城管局、住建局、环保局等部门涉及城乡环境治理的职能加以整合,形成共建共治的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治理体系。其中特别要强调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倾斜和下沉,消除城乡差别化对待,推进城乡环境治理的互补共生。
三是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城乡文化融合。文化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精神内核。各区要挖掘优势,形成城乡特色文化品牌;寻找文化活动载体,形成系列文化活动;建立健全品牌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投资文化活动,培养一批活跃于城乡之间的文化管理人员。
四是改善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建立城乡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良好的社会治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秩序保障。要加大农村社会治理投入,在村民自治基础上,更加重视培育和引入社会组织,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率,实现城乡社会共治。
五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生活质量提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建议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鼓励、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从而多种渠道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注重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建立名师就近轮岗制度,实行城乡学校和教师“一对一”帮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大社区养老投入,引导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建立完善的养老体系;着重修缮和优化乡村道路,溧水、高淳和六合重视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城乡交通条件。
(作者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据《南京智库成果专报》)
- 社会转型与青年发展并不矛盾2019.04.11
- 打造地标,构筑产业高峰2019.04.07
- 2019中意(南京·浦口)创新发展峰会成功举办2019.04.04
- 江苏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发展 “江苏智造”助力国产大飞机腾飞2019.04.03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智能制造新政释放多重利好 打造面向未来的无锡制造“智慧版”2019.04.03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农村兴起“公路+”发展新模式:把美丽农路建成“富民风景线”2019.04.03
- 2019中意创新发展峰会在宁举行 7个项目签约落户2019.04.02
- 2019中意(南京·浦口)创新发展峰会成功举办2019.04.02
- 六市签署《共建宁杭生态经济带行动倡议》 2019.03.31
- 【乡村振兴】乡贤助力 文化植根!南京秣陵打通“人才枢纽”盘活新农村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