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代表委员建议:一体化布局,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圈”
采访中,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加快推进体制机制、科技合作、产业能级等方面协同,形成长三角创新一体化布局,打造“长三角科创圈”,引领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
一体化布局,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圈”
长江三角洲区域集聚了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是全国科教资源最密集、创新能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协同优势,实现长三角城市群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采访中,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加快推进体制机制、科技合作、产业能级等方面协同,形成长三角创新一体化布局,打造“长三角科创圈”,引领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持,长三角在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上有独特资源优势,应当先行一步、当好示范。”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周健民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涵盖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各领域,科技创新合作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长三角科技资源丰富,但是过去资源布局以省市为中心,相互缺乏联动协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要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布局更加科学,发挥各省市科技资源特长,形成优势互补,把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结合起来,把研发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比如上海的优质创新资源可以为苏浙皖服务,江苏的创新成果也可以在更广区域里找到和产业转化的结合点,以此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效能。”周健民说。
建设“长三角科创圈”,高等教育是一大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说,
目前,三省一市拥有普通高校457所,占全国高校的15.7%,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世界一流大学”入列高校8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6所,分别占总量的20.5%、27.4%;本专科学生420.1万人,研究生37.6万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7%和21.5%。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优势比较明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也拥有良好的基础。
熊思东建议,创建“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智库”,整合长三角地区政府、科研院所、高校的智库资源,为高等教育一体化及区域一体化提供理论支撑。建议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为指引和参考,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开放等维度,重点设置学分转化与认定、课程开放、师生流动、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指标,构建面向世界、引领全国、服务长三角的高等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
“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土地及空间资源有限,要提升发展质量,必须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主席蒋颖认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科技、人才等相关要素最畅通流动和最优化配置。她建议,在国家层面明确各地政府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规划与分工,构建以产业为核心、以科技为驱动、以创新为理念,统筹长三角各城市经济信息、土地信息、交通信息、要素信息的动态可视化“长三角产业地图”,真正以产业为链条,推动创新资源更加高效流动和配置,提升长三角产业创新高度。
“改革体制机制,破除制度壁垒”“深化科技合作,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提升产业能级,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还对“长三角科创圈”建设规划、机制等提出建议,希望通过“长三角科创圈”建设,率先在经济发达地区探索区域创新一体化的新路径,加快建设区域创新共同体,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高地。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晓 许琴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 上交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系统就绪2019.03.05
- 中信银行:拟公开发行不超400亿元可转债2019.03.05
- 深夜!科创板正式亮相!2019.03.02
- 券商“赶考”科创板 投行业务盈利模式转变2019.02.28
- 多家公募基金启动布局科创板2019.02.27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聚焦创新,聚力招商,聚合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六合吹响创新发展新“集结号” 2019.02.27
- 南京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科创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成主力2019.02.24
- 全国农业科创中心建设推进会在我市召开2019.02.23
- 为科创板预热 上证G60指数将发布2019.02.14
- 关于科创板,市场各方这么看……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