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淮安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淮安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35745”审改专项行动、“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两单一书一平台”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努力为市场腾位,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
淮安高铁商务区肩负着淮安"东大门"建设的历史使命和百姓的殷切期盼。围绕2019年底高铁通车的目标节点,2018年高铁商务区共开工建设18个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淮安"数字化联合审图"在服务高铁商务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淮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规划处处长唐睿智说:“我们通过联合图审进行电子化上传,例如枢纽项目,从图纸上传到最终的图审结果,仅仅花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效率非常高,为我们今后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节约了我们大量的时间。”
针对施工图审查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淮安市委编办(审改办)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重要抓手,着力优化审图流程,推动建设、人防、消防、气象等多部门网上并联同步审查,变“接力走”为“齐步跑”。据了解,淮安市自2015年开展数字化联合审图工作以来,截止到2018年10月,联合审图系统已审查通过6530个项目,累计为建设单位节约费用35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淮安市住建局施工图审查处工作人员赵军说:“数字化联合审图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现场监督到档案管理的全过程数字化。”
在开展数字化联合审图的同时,淮安市加快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变“少跑腿”为“不跑腿”。以往企业想要办理审批业务,需要跑到政务服务中心,跟审批人员“面对面”,现在则可以通过在线递交材料、在线审批,敲敲键盘就能全部完成。
2018年7月,淮安市制定出台《淮安市“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实施方案》,对审批环节进行一系列“瘦身、提速、集中”,明确网上全程办理、集中高效审批、投资项目“代办制”、联合评审、区域评估、审批结果“不见面”送达等6项主要任务,公布市级737项、县级2728项首批“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办事由曾经“面对面”逐渐变成如今“键对键”,“一次不跑、事情办好”正在多个领域成为现实。
淮安市行政审批局经济审批处处长倪红介绍说:“企业只要登录淮安政务服务网站,录入相关的信息,然后股东下载一个手机APP,进行实名认和电子签名,然后所有的材料就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我们进行受理和核准之后,就把纸质营业执照打印好,通过EMS免费寄到企业住所,这样就可以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的不见面审批。”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快慢、好坏的生命线。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助推下,2018年,淮安市共新登记各类企业20993户,其中,内资企业2508户;外资企业195户;私营企业18290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4406户,同比增长10.33%。淮安,正以“优”无止境的追求,努力将更多“放管服”改革的“盆景”变为靓丽的“风景”,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进一步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 全省深化推进解放思想工作座谈会在宁举行2019.02.16
- 发展破解了春运这个“老大难”2019.02.13
- 舒远凯:新的一年,愿南京越来越好2019.02.13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支撑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19.01.24
- 权威发布 |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来了2019.01.24
- 我国经济何以长期向好2019.01.24
- 滨江岸线迎客 下关滨江从“大工地”迈入运营发展2019.01.17
- 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全体代表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努力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力量2019.01.16
- 连线13个设区市代表团团长: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2019.01.16
- GDP超万亿——南京应创出中心城市发展新路 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