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墨年轮 家书万金
展纸研墨,挽袖立笔。北京市民赵先生一家的新年,就在起笔落墨间渐行渐近。每逢除夕临近,一家人都会围坐在书桌边,一起写上一封家书。赵先生说,这是过年最重要的仪式。选纸、挑墨,斟酌字句,拿捏情感,一页纸常常要写上好几遍。
在团圆的日子里写上一封家书,曾是不少中国家庭春节的习惯。长辈们会在信中告诉孩子,“年”不仅是盛大的节日,也是一种深山猛兽;年三十的饺子,不仅是可口菜肴,更承载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的美好。家人会在信中寄托情感,传递经验,诉说祝福……字里行间,是娓娓道来的家风品格,是承载了团圆祥和、祈盼平安的生活理想。
虽然书信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也更加繁杂,但背后是情感的交流,是绵长的思念,是真挚的情怀。无论篇幅长短,总有着冲破笔墨、直抵人心的力量。
如今,信息技术的更迭让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一些过年习惯逐渐淡去。交流手段丰富了,沟通的效率高了,年味儿却似乎没那么浓了。
打开微信,点击几下即可发送一连串的表情包,热闹的屏幕下,难有细细品味的心境;祝福的模板随手可得,复制、群发,问候的效率高了,话题和暖意却少了……
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不可否认,但这世上始终有一些事情并不执着于效率。相较于即时通信的便捷,存留在纸张中的温情更弥足珍贵,值得反复回味。纵然今天我们拥有更加快速的网络和随处可见的Wi-Fi,也无须面对“烽火连三月”的岁月,家书依然抵万金。这,就是不能忘却的情感涵养和文化传承。
- 你知道“五福临门”是哪五福吗?2019.01.31
- “反向过年”应有超越团圆的内涵2019.01.28
- 纸短情长!这位班主任为全班学生写下20多万字“家书”2019.01.21
- 《小猪佩奇过大年》“团圆路”海报剧照曝光 2019.01.21
- 反向春运受青睐,此心安处是吾乡?2019.01.12
- 南大教授鲁安东: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大桥情感”2018.12.02
- “抗战家书”诵读活动 数百万网友点赞 2018.11.22
- 不必把少女读物当作洪水猛兽2018.11.15
- “双11”集赞,是对社交网络的情感透支2018.11.01
- 榛生新作《没有星星,夜不滚烫》上市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