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糖尿病是睡出来的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睡眠也是其中之一。
睡眠对于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睡眠时间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呈U字形曲线,正常人睡眠时间是7~8小时,多睡和少睡都会影响血糖,进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少睡。睡觉时间短的人患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其中,每晚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的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时间有7~8小时的人高46%。睡眠过少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抑制胰腺功能,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与此同时,睡眠不足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紊乱,致使体内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从而引起糖代谢紊乱。参与人体代谢调控和能量平衡的激素有很多,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瘦素(Leptin)和胃饥饿素(Ghrelin)。瘦素能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睡眠不足时瘦素的峰值、平均水平、波动幅度等都明显减少。胃饥饿素水平升高,进食增多,从而使脂肪合成增加,促进胰岛素抵抗。
多睡。“睡懒觉”同样可以引起血糖发生改变,研究表明多睡容易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减少及基础代谢降低等,进而引起了血糖紊乱。
开灯睡觉。长期开灯睡觉不仅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同时缩短褪黑素在夜间的作用时间。褪黑素分泌下降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因此要想避免糖尿病,除了注意饮食以外,还要保证睡眠,对于长期睡眠不足或贪睡等不良习惯应给予更多关注。
- 糖尿病患者,出游前做好这些准备2019.01.24
- 糖尿病患者应养狗?研究称狗能提醒主人血糖变化2019.01.17
- 90后的朋克养生:勤勤恳恳地护肤 孜孜不倦地熬夜2019.01.15
- 糖尿病患者过年控血糖 千万别掉进这些“陷阱”2019.01.14
- 糖友要控糖 更要护心肾2019.01.11
- 微信年度报告暴露你的生活习惯:00后爱“捂脸哭”2019.01.10
- 别让保证学生睡眠成为无解题2019.01.08
- 灯总要亮到深夜!是谁抢走了孩子们的睡眠时间?2019.01.07
- 为何灯总亮到深夜?谁抢走了中小学生们的睡眠时间2019.01.07
- 科普:面对美食,人们为什么会“吃到撑”2019.01.03